很意外。
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为票房黑马。
得到观众最多正面评价的,是第一次担纲男主的魏翔。
中秋档。
《哥,你好》票房遥遥领先,在 8 部新片中排名第一。
最戳人的?
又是魏翔。
不得不承认,《杀手》的黑马成色很大部分源于角色与魏翔本人经历相互映照。
最典型,魏成功被通知当选男主角时,欣喜中不无辛酸地说 "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等待你们这样的有识之士 "。
《哥,你好》为什么又是他?
同为开心麻花系演员的沈腾,今年力赞魏翔。
说以后观众看电影," 含腾量 " 多少都不重要,而是要看 " 有没有含翔量 "。
话里有捧场,有谦虚。
但夹杂着的真诚,是不是被忽略了?
今天这篇,Sir 想说说魏翔。
看看这位非著名喜剧演员,对人物的小设计,对自身笑点的挖掘。
当然,还有你们最关心的——
是否被低估?
值不值得被更多观众看见?
魏翔的长相,Sir 说好听点,在演员中不算出彩。
诚实一点,完全可以划分到普通人那一类。
所以为了笑点让观众能笑出来,魏翔可以说开发了全身。
《哥,你好》里,先 " 声 " 夺人。
Sir 愿意形容为 " 一惊一乍式 "。
面临外部冲击时,他会给出偏话剧舞台的强反应性,给观众一种意料之外的刺激。
用冰袋敷头上的包时。
普通人受冷会打一激灵,下意识地说个 " 嘶 "。
魏翔自然也会,但声音明显要高好几个分贝,而且是符合老伍妻管严人设的 "(伪)女高音 "。
表情、动作。
也是扩大化。
制服流氓以后,必须挺胸抬头瞪眼。
用陈佩斯的话来说——
得先 " 亮个相 "。
受打击之后,是雷声大雨点小。
蹲下小女生状的 " 嘤嘤嘤 "。
毕竟,有十二年的话剧舞台经验。
这种夸张化的喜剧风格,他驾轻就熟。
△ 图源:微博 @新浪电影
在喜剧片中,设定相当关键。
如果设定足够有趣,起码在笑点设置上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夏洛特烦恼》的黄粱一梦、《西虹市首富》的天降遗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假杀手与真黑帮。
《哥,你好》也一样。
魏翔饰演的老伍,需要拿捏三十年的时间跨度。
在现代,他是恨铁不成钢,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六十岁老父。
上一秒还在急头白脸地训斥儿子没出息,下一秒就可能弱弱地喊儿子一句 " 哥 "。
八十年代,他是喜欢读泰戈尔诗集的大学生群体、工厂的高级工程师。
按常理,属于稀有分子的他会叱咤风云。
偏偏,老伍高度社恐。
被穿越过来的儿子小伍(常远 饰)撮合着相亲,甚至不敢正眼瞧一下陆春丽(马丽 饰)。
好不容易张嘴说话,第一句是 " 谢谢,再见 "。
这样凭空穿越的设定虽然显得不科学,但胜在足够抓马、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