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电影学院走了一遭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
回到家后的王新军辞去已经干了两年的话剧,发愤图强,为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开始做准备。
每日在书海中征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了一个暑假,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背上一个行李包,便直奔北京考试点。
最终努力考上了电影学院,在92年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一名新生。
与袁立等未来新星成为了同班同学。
可惜上学的费用太贵了,以王新军的家庭是无法负担这笔费用的,而父母平常的工资只能维持家人的温饱,再加上话剧团多年没有收入。
全家人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了支持王新军,父母借遍了亲戚妯娌,最后凑出了这笔学费,让王新军顺利入学。
王新军能够顺利被北影录取,也多亏了他在话剧团两年的打磨。
在这里不但台词功力得到了磨练,形体也得到了很好的塑造,让没有脖子的劣势,看起来也略微修长了一点。
92年报道时,王新军才21岁,但他却找了一张老气横秋的脸,看着同学们焕发活力的面庞,感觉大家之间不像同学更像是两辈人。
在大学的4年期间,王新军也一直都没有闲着,整天在各大剧组中奔波。
因为他知道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为了尽快还清父母替他借的外债,他没有享受到时间,只要有时间就会外出拍。
而他也不挑,在剧组打杂或者跑龙套,只要能赚钱让生活变得轻松一点,暂时的苦与累都不算什么。
那的确是一段艰苦难熬的岁月。
但更难熬的是毕业之后。
96年,王新军正式步入社会。
毕业后的王新军,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上学的时候已经拥有充足的拍戏经验。
同时还给自己积攒了2万块钱,这都是节衣缩食,除却正常大学开销而省下来的。
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回到自己原来的话剧单位,单位还给他分出了一套房子,但这并不能打动他。
他选择追逐自己的演绎,梦想留在北京寻求更大的机会。
但是首都毕竟是一个生活开销都很大的城市,起初为了节省开支,他会选择住在比较偏远的平房里。
踩着一辆二手单车,在各个剧组间穿梭投资料递照片,为了事业拼搏。
印象最深的便是,有一次为了去一个很远的剧组,骑了50公里的单车。
拥有老气的长相,并没有成为他的劣势,反而让他成功被《鲁氏兄弟》剧组相重。
导演就喜欢他这盲脸褶子一脸皱纹。
而他也是在这部剧中结识了自己的第1任发妻。
汤静虽然年龄上比王新军大了4岁,可是他性格活泼开朗,为人好爽,喜欢乐于助人,因此左右逢源。
长相不是多出众,但也比普通人颜值要高不少。
相对于王新军那贫瘠的家庭,这位妻子的起点显然不低。
父母都是文艺工作的从事者,打小就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中熏陶。
长大后人生如开挂,直接考进了空政话剧团,闫妮、沙溢都是她的闺中好友。
相比没有名气的王新军,唐静早就出演过《山不转水转》等多部作品,91年的春晚更是邀请他登台演出,当时唐静演的小品是《说声对不起》。
对于刚入社会的王新军人而言,唐静就像是耀眼的光芒,在那时的他看来,几乎算是一线女星。
而王新军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畏手畏脚,唐静也只是把他当弟弟一样看待,经常主动帮他说戏,带他融入情境。
正是因为王新军的这种憨厚老实打动了唐静,让她觉得这个人比较踏实可靠,毕竟在这个名利场,有太多花言巧语的人。
也是因着这一点点小小的欣赏,让他在自己主演的《青春之歌》中当上了男一号。
王新军每次为了送唐静回家,都谎称顺路,但实际上两个人住的方向相反,每次送完唐静之后,自己还要绕很大一圈,才能回到自己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