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艾尔莎。
原型是《冰雪皇后》(The Snow Queen),一个将邪恶的碎片注入小男孩内心的冷酷无情的反派。
动画不光把属性翻转,把坏蛋改成正面形象。
还赋予了她女权、独立等一系列新时代元素。
结果呢?
成就了迪士尼跳出传统公主框架,最火的流量女王。
除此之外。
还有将原著中《阿拉丁》主角从中国人改成阿拉伯人;《公主与青蛙》中的女主角改成黑人;《小美人鱼》中的海鸥直接性转等等。
这些角色。
从人设、人种、外貌到性别等都有调整。
——但他们都没有获得像美人鱼这样的巨大争议。
是政治正确错了吗?
还是这一次的政治正确。
反而让曾经被忽略的问题,重新浮上水面?
03
种族歧视。
是的,Sir顶着锅盖,却还是要点明这一点。
许多人会辩解:
"我没有歧视黑人,只是她太丑了";
"难道只有中国人不喜欢吗,外国人不也打了差评";
"黑人可以创作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要强行代入经典童话"……
停,不要扯皮。
因为你会发现,无论后来有多少的问题,"万恶之源"都只有一个。
从对种族的质疑,到对长相的辩驳,再到后来的衍生矛盾,争议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问题来了。
到底是不歧视,还是歧视而不自知?
毕竟从之前的视频我们就能看出。
相比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肤色不会是个强烈的概念。
我不明白为什么成年人要为一部儿童电影争来争去
而且这样做的只有成年人
如果你是迪士尼的老粉。
那么面对这一次的风波,大概率不会觉得惊讶。
因为现实就是。
当成年人的世界面对"政治正确"还在争辩不休时,迪士尼却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迎合当下的孩子们。
那是在各种派系、团体、族群林立的世界里,所追求的一种平等的"趋同"。
无论年龄、种族、肤色、性别。
哪怕不一样。
但这是差别,而不是差距。
不应该问为什么迪士尼越来越政治正确。
而是除了迪士尼。
还有谁会这么政治正确?
迪士尼本来就政治正确,从1937年,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
它塑造过很多传统的,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的善良、优雅、需要王子拯救的公主形象。
随着年代推移,也出现了像贝儿、木兰、爱丽儿、宝嘉康蒂这样更具个性,勇敢,拯救王子的公主。
然而,虽然相对于过去公主形象更进步,但她们大多还是逃不开爱情婚姻对于女性形象的绝对意义。
并且相对于如今,很多意识体现也有着严重偏差缺失。
比如《风中奇缘》虽然在人与自然的主题上做得格局极大,但将白人男主塑造成印第安部落拯救者,显然是种冒犯。
来到3D时代后,又多了长发公主乐佩、"别的工作室来的"(皮克斯)梅莉达、莫安娜等向往自由、搞笑女、有冒险精神、不谈恋爱甚至不唱歌的公主形象。
在《无敌破坏王2》中,还借云妮洛普的口,对过去公主们娇柔不能自理的形象大玩自黑。
与其说,迪士尼开始搞政治正确。
不如说,它本来就是每个时代,每个当下新思想的一种体现。
是商业头脑,也是为儿童更新童话。
如果说曾经的迪士尼给我们创造了那些经典的乌托邦。
那么现在。
它的对象,该轮到新的孩子们了。
爱丽儿的肤色对我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我深知对别的孩子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