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回来了。
两个月前,《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意外走红。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苦难、内容造假等等争议。
令原作者一度陷入「翻车」的质疑。
来源 B 站:衣戈猜想,下同
就在不久前,原作者发布了近 40 分钟的回应视频。
逐一驳斥了关于二舅的传言,并讽刺了当代互联网追逐流量的乱象。
再度登上热搜第一。
视频信息量很大,看后让人五味杂陈。
其中有一点让鱼叔颇多感慨。
二舅走红后,许多媒体前往村里进行轰炸式采访。
有人自持正义地打假,有人毫无底线地蹭热度。
痛骂作者消费苦难的同时,自身也对苦难趋之若鹜。
随着大众媒介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底层人民被拍摄记录,甚至被一些人当成流量密码。
拉面哥、96 岁卖馍奶奶、二舅 …… 都成了受害者。
而最近有一位清洁工阿姨也深受其扰。
王柳云来自农村,在北京打工。
她酷爱油画,为了节省时间画画,便吃住在女厕所隔间里。
白天厕所清洁工,晚上油画艺术家。
这样传奇的反差人生引来众多关注。
媒体报道为营造反差感,称她为「老农妇」。
网友则大呼同情,觉得她做清洁工十分可怜。
对此,王柳云只觉得不舒服。
她一语道破:许多旁观的看客,都自我感觉良好。
姿态高高在上,实则偏颇无知。
王柳云的话让人惊觉。
看客们大多沉迷私欲自我感动。
却从未了解正视苦难亲历者内心真实所想。
桩桩件件中,看客们的傲慢成为了对当事人最大的伤害。
而这部新片,或许可以拆解掉这种傲慢——
《乌斯特雷姆》
Ouistreham
法国影后朱丽叶 · 比诺什饰演的玛丽安,是一位作家。
在法国经济下滑,就业率暴跌的当下,她想要写一本关于就业困难的书。
但书桌前无风无雨,感受不到生活压力。
别人的苦难对于玛丽安来说只是几行数据,缺乏实感。
于是她编纂了悲惨的身世,前去应聘清洁工体验生活。
像王柳云一样,做清洁工的玛丽安每天很早起床。
没有正式岗位,她只能做地狱级别脏累差的散活。
一个半小时内,铺 60 张床。
拿的却是法定最低工资。
可玛丽安的目的并不是清洁工,而是积累素材。
她既参与又旁观,偷偷记录其他清洁工的一言一行。
为了将书里的故事写得更加生动。
她主动结识其他同事,了解她们的生活。
很多时候,旁观者喜欢将苦难升华。
是因为身在局外,不痛不痒。
杜撰出一个感人的悲苦故事,从中咀嚼出坚强和伟大的余味,满足的其实只是内心刻板的想象。
相比于纯粹的看客,玛丽安已经算是亲身经历。
但仍旧避免不了潜意识中的傲慢。
玛丽安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结识了克里斯汀。
她是一位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
为了生活,克里斯汀尽可能多的做各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