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政府的救助金才勉强过活。
经济上紧巴巴,日常情绪上也完全不能休息。
没有生活的退路,以及真实的阶级差距,让克里斯汀无法像玛丽安一样有轻松的心境。
后者工作疲累时甚至还有闲心看海。
虽然二人日常相处轻松愉悦。
但玛丽安到底并非真正的清洁工。
这就导致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看待清洁工这一行业时带着有色眼镜。
某次,玛丽安无意间发现克里斯汀翻她的包,就瞬间变了脸色。
她深知克里斯汀经济拮据。
所以事后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对方偷钱。
检查过后,发现克里斯汀没有拿走一毛钱。
就又揣测对方是不满平时花销的分账,所以才翻找查看。
玛丽安没有意识到。
原本对克里斯汀的同情背后,是偏见与猜忌。
打脸的是,克里斯汀翻包只是为了看玛丽安的出生年月。
偷偷准备蛋糕和礼物,给她过生日。
纵使经济不宽裕,克里斯汀仍旧买下一条项链送给玛丽安。
一次只有玛丽安自己知道的误会,让作家的傲慢暴露无遗。
玛丽安的身体或许确实做着清洁工的工作。
但心里的身份还是俯视大众的作家。
她确实感动于克里斯汀对自己的友谊,但也无法纯粹地将克里斯汀视为朋友。
更多的是写书的素材与故事的灵感。
人到底是无法以看客的身份,去真正体认他人的苦痛。
其实,很多人觉得对苦难中人保有同情是出于好意。
正如玛丽安所说。
是想要大众真正了解底层生活,才隐瞒身份出此下策。
而这一出发点,有时却是忽略他人感受的一厢情愿。
正如王柳云十分反感他人自以为是的同情,「咋地你那么无知地同情我,是你灵魂比我通透?」
居高临下的审视,其实也是一种不自知的偏见。
克里斯汀得知玛丽安编纂苦情身世后也随之暴怒。
她认为玛丽安十分虚伪。
假意地输送同情与友谊,实则是在羞辱所有真实生活的人。
玛丽安只是假装清洁工,随时可以抽身而去。
回到原本有钱有闲的生活,一切照旧。
但真正肩扛生活重担的人,根本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俯视苦难者常常不自觉地抱有刻板印象。
当事人的悲惨生活,常被看客的想象添油加醋。
只为了让故事更加「精彩深刻」。
实则每个人的生活并无高下之分。
二舅并不想名满天下,只想安享晚年。
帮邻居们修修电器,邻居们回以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这样的日子过得踏实。
电影中清洁工同事们的生活也各有亮色。
生活虽苦,情谊却是真的。
他们会真诚地称赞彼此。
会温暖地为找到新工作的伙伴开欢送会。
有人写歌,有人跳舞,有人依旧怀揣希望。
电影《刺猬的优雅》中,女主角是个沉默寡言、衣着简朴的门房。
精神世界却十分丰足,悄悄拥有一整屋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