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有着高度智慧和动手能力的人,且情商很高。
马有铁能够娴熟地处理从春种到秋收再到冬藏的全部农活,他还是老练的木匠和泥瓦匠,能够凭一己之力在空地上建起一栋功能齐全的房子(天晓得他怎么上的大梁?),最后,他还心细如发,能够察觉妻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并如同一个标准暖男那样总能让她在转瞬间回心转意,破涕为笑。

但影片开始时,已经人到中年的马有铁还是别无长物,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吗?但他为什么对每一笔收入、债务都记得清清楚楚,并处理得一丝不苟呢?
他一直没有结婚,直到哥哥马有铜为他娶来残疾的、不能生育且随时小便失禁的曹贵英。是他没有欲望吗?也不是,他之“心疼自己的女人”是出了名的,以至于村里的其他女人都羡慕贵英。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但在电影中,导演要把一个不可能的故事讲得似乎可能,就只好撕裂人物了。
曹贵英的特点,是苍白、概念化。简言之,她是导演创造的一个概念,不是真正的人。
在关于这部电影的宣传中,我最反感的就是“海青毁容式出演”,似乎女明星演了一次农村妇女,就是莫大恩赐,这就完全颠倒了明星和自己衣食父母之间的关系。
不过,就算“毁容”吧,海青塑造的曹贵英仍然是苍白的,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演员的问题。
曹贵英给观众的印象,好像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而是一个被转卖到这里小资女生。
她没有农村女孩的坚韧、乐观、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反而敏感、脆弱、易受伤害,最重要的是,她完全不会干农活——难道这么多年她的哥哥嫂嫂都是白养活她吗?
她对家里的活也不在行,事事都要马有铁亲力亲为。新婚之夜,她尿湿了褥子,居然不知道赶紧用火烤干,反而像受了莫大委屈那样垂头坐在尿渍上,等着马有铁来安慰她——这真的是一位在苦难中长大,从小就洞悉人间冷暖的农村女孩吗?

相反,她对城市小资女生那种夸张的“示爱”方式反而驾轻就熟。比如在风雪之夜,她怀揣一瓶热水,到村口迎接马有铁,并如愿以偿地收获了马有铁的感激。
但是,她难道不知道这样做对冻饿交加的马有铁毫无意义吗(实际上马有铁也根本没喝她的热水)?她难道不知道腿脚有残疾的自己如果不小心滑倒了,会给马有铁带来更大麻烦吗?她难道不知道这时候呆在家里,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房间烤得暖暖的,为马有铁准备好热汤热水热饭才是对他最大的关心吗?
中国电影需要现实主义。观众需要电影提出真问题,但不需要假感动,那只能使我们更加空虚,更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