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调查
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难以拒绝选购和使用一次性用品,超半数受访者曾通过网络购买一次性清洁用品,面对一次性用品消费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专家建议——
一次性用品也需适度消费
“次抛”产品,指的是一些传统上容量充足的商品,更换包装成为全新的一次、一支、一抛的独立小包装商品。在过去,一次性用品往往给人以价格低廉、品质一般,容易造成污染和浪费的印象;而当“次抛式”小包装商品兴起时,消费者却很容易跟随宣传,接受其“新鲜”“便携”“卫生”“安全”的正面印象。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腾讯问卷等网络平台,发起关于一次性用品对生活习惯影响的主题调查,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16份。调查显示,受访者在享受一次性用品带来的轻松便利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一次性用品消费中的“价格陷阱”和环保风险。
老年人是“最后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23.15%的受访者倾向于使用一次性用品,22.18%的受访者倾向于耐用型用品,20.26%的受访者在选择时没有明确标准,34.41%的受访者表示要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在对311名受访者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时,我们发现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在生活用品的选择方面差异不大,但近四成(39.55%)的男性受访者选购生活用品时标准模糊。
针对受访者年龄和日用品选择倾向进行关联分析后,我们发现60岁以下年龄段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一次性日用品,其中36岁至60岁的受访者确定自己会选择一次性用品或耐用型用品的占比,均高于35岁以下的受访者,显示出明确的个人偏好;而61岁及以上受访者中,超七成的人倾向于使用耐用型产品。在一次性产品不断研发、创新、推广的热潮中,大部分老年人构成了立场坚定的“最后防线”。
衣食住行全面覆盖
近年来,受访者们购买和使用最多的是口罩,占比超八成;在其他常见一次性用品中,受访者购买和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
对于商旅人士来说,一次性服装便于携带、更换且免去洗涤烦恼,在为行囊做“减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卫生条件。随着环保观念的进步,一次性餐具产品经历了从不可回收到可回收材质的全新变革。时至今日,纸吸管、纸餐盘、秸秆餐具等新产品层出不穷,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一次性用品正在全面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即便是曾经对一次性用品不熟悉、不喜欢的人群,也难免会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阵容庞杂的一次性用品消费。
中年 “入坑”一次性用品
杨女士的孩子前年大学毕业,她原本计划去外地陪伴孩子度过租房、入职适应期,却因为家中的老人生病住院而错过了。作为母亲,她对孩子充满了歉疚,而孩子主动体谅她的难处,还提出:“妈妈,你忙吧,我也帮不上您什么。家里需要什么就告诉我,我帮您上网买。”一开始,她把这话当成孩子长大的象征,并没想要麻烦孩子。而随着老人住院时间的延长,她需要孩子帮忙买的商品越来越多:口罩、餐具、纸尿裤、马桶垫、内衣裤、酒精湿巾、蒸汽眼罩、便携洗手液……这些一次性产品帮她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帮助她熬过了辛苦陪床的阶段。
此后,杨女士多次抽出时间去探望孩子。她发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中老年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她的)整个屋子里没有一块抹布!我说,你怎么擦桌子呢?孩子就挨个指给我看,这是纸抹布,这是厨房湿巾,这是静电除尘掸,都是用完就扔的一次性用品。我觉得太浪费了,倒是她用的那个‘懒人拖把’有点意思,湿巾比墩布还好用,干巾是大包装的,特别便宜。正好她要淘汰老拖把杆,我就带了杆子和两包干巾回家,用来擦擦柜子深处和家具顶上的尘土,解决了不方便清理的难题,除尘效果还挺好!”杨女士兴致勃勃地把经验分享给同事和朋友,发现不少家庭早就“偷偷”用上了一次性清洁用品,每年电商折扣节都会大量购买囤货,图的就是日常使用中省时、省力又省心。
清洁用品大受欢迎
对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动(家务、事务性工作等),43.63%的受访者感到厌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38.81%的受访者对此类日常劳动无感;仅有17.56%的受访者表现出积极心态,选择了“非常喜欢”。
在针对如何改进提升生活品质的调查问题中,近三成(27.33%)受访者认为一次性清洁用品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解放劳动力和增加可支配时间。在一次性用品的购买和使用率方面,不仅一次性抹布、一次性拖把名列前茅,一次性清洁剂(28.38%)、静电除尘掸(28.38%)、静电除尘纸(26.58%)、一次性刷具(22.07%)也拥有较为固定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