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巧的是,节目里还真有一个 " 黑皮 "。
第二个节目里的演员天放,当初在短视频平台就是靠模仿黄渤起家的。
你看这销魂的斜刘海、用力包住下牙的嘴唇,仿佛下一秒就要喊出那句:
" 我这是名牌,班尼路!"
而镜头拉远,他的搭档站在旁边,俨然是一个变胖了的大鹏。
怎么回事啊这群演员,以为自己在上百变大咖秀吗?
即使是那些在相貌方面有天然劣势的演员——放在喜剧这个领域里,我指的是那种太帅的。
也照样能靠后期努力,达到一种 " 用脸搞笑 " 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对搭档,自述转行喜剧前曾经试图做过男团成员。
从长相到打扮的确都很有品位,用其他选手的话来说," 长得太不拿喜剧当回事 "。
请记住右面这个小哥阳光的笑容。
因为他很快就会在节目里变成这样:
这样:
是的,我万万没想到这个由两位帅哥组成的团队,居然是靠真 · 颜艺起家的。
没有语言的艺术,全是表情的艺术。
两位帅哥搭档演的作品名叫《黑夜里的脆弱》,主题是表现年轻人加班严重、心理压力大。
白衬衫小哥表面看上去是乐观搞笑、从不内耗的职场卷王,但一停电就会自动切换成 emo 模式,把心里的苦闷讲出来。
其实点子本身没什么新鲜的。早在 1999 年春晚牛群和冯巩的相声《有话坐着说》里,就有一把能让人说实话的椅子。
两个人表面上虚伪客套,但一坐下就自动把什么小心思都交代了。
但即使我已经看过不下 10 遍《有话坐着说》,依然对着白衬衫小哥笑成了傻子。
原因无他——他的表情变化也太丝滑了吧!
你看这瞬间勾成耐克 logo 的眉毛,灿烂笑容变成恨不得露出 20 颗牙的深渊巨口;
帅哥,这个世界上真的已经没有你在乎的人了吗?
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仿佛在欣赏一场高难度平衡木表演,只不过全靠脸部的。
美感有没有倒在其次,但至少会让人全程在内心大喊 " 这也行?"
最精彩的一段,是同事为了让小哥别再压抑内心的郁闷,于是主动蒙住了他的眼睛。
这一波纯属是人类在给人工智能卡 bug 了,哭笑在不到 0.5 秒间转换。
手一捂上—— " 我 emo 了啊 ~~"
手一放下立刻瞪起眼否认—— " 我没有!"
" 喂是金大爷吗,你的中国徒弟找到了。"
如今很多年轻喜剧爱好者,会对有人把素描喜剧强行归类为小品这件事暴跳如雷。
但其实我们小品原教旨主义者吧,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肤浅的。
对市面上的各种小品的节目编排、段子设置、演员演技横挑鼻子竖挑眼。
但最后发现最快乐的还是当一个 " 罐头笑声生成器 " ——你输入正中圆心的笑料,我输出不经思考的笑声。
喜剧大赛第一期分数最高的节目," 某某某 " 组合的《排练疯云》。
要真说技巧,能挑出一大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