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却指出,花音确有偷窃行为,而且可能是惯犯。
超市近期深受化妆品失窃问题困扰。
他说,在办公室时,他的确从花音的包找出了化妆品。
片中,两人其实都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
店长意外卷入,目睹了死亡现场,也为女孩的死感到痛心。
父亲失去了疼爱的女儿,心情更是不必赘言。
他们各执一词,一个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一个为了维护女儿的正义,本无可厚非。
但渐渐地,事情却开始变味。
媒体传播和大众舆论的影响下,父亲和店长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立双方。
起因是一次电视采访。
店长接受采访时,被询问事后感受。
他态度诚恳地抱歉,表达了自责和忏悔之心。
「我愿意用一生来赎罪。」
只是结束时,为了回应记者的客套话,礼貌地报以微笑。
没想到,电视台播出时却恶意剪辑,反而将他发笑的部分放到采访前。
故意诱导观众,暗示店长人品有问题。
也挑衅着花音父亲的爱女之心。
果然,这立马引来一片批评声。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店长虽没有直接责任,却在这种悲剧发生后还能对着镜头笑出来。
很快判定他为「残忍」「自私」「道德败坏」的「人渣」。
看客大多只是嘴上说说。
但媒体却抓住了公众的情绪点,继续大做文章。
试图为这种批评声寻找可支撑的证据。
果然,还真挖出不少黑料。
有人说店长曾性骚扰女学生。
有人爆料,店长平时不苟言笑,性情粗暴。
即使没有实锤,依然将店长推向了「凶手」的位置。
不少人猜测店长在办公室对花音实施了性侵。
有人去超市门口写大字,咒骂店长是变态。
花音父亲也去超市里砸场子,故意让他做不成生意。
有了舆论优势后,父亲更加确信女儿是无辜的。
也试图寻找更多证据。
他想起之前女儿放学后心事重重的态度,怀疑女儿遭遇了校园霸凌。
他逼迫学校拿出证据,证明是某些化妆的同学逼迫她去偷东西。
让学校十分为难,因为他们确实没发现花音遭遇过霸凌。
由于花音父亲的行为越来越极端,但又始终没拿出服众的证据。
很多人看不下去,开始同情超市店长。
媒体也很快倒戈,又开始挖父亲的黑料。
父亲脾气火爆 ,平日确实惹了不少人,很多下属埋怨他为人粗鲁。
就这样,真相不仅没有揭开。
还一步步节外生枝,多了「性骚扰」「职场霸凌」「校园霸凌」等毫无依据的指控。
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次级伤害。
超市店长和花音父亲,一个成了有污点的「帮凶」,一个成了疯魔的父亲。
电影中的案情和当事人双方的作为,当然远不及江歌案那般复杂。
但同样深陷道德困境,引起不小的舆论震动。
同样让两个都经历了巨大冲击的人,成了鱼死网破的冤家对头。
也因此有助于我们看清,刘鑫和江歌妈妈的关系为何能恶化到这一步。
从案件本身的特殊性来看,「和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