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惧怕死亡,才是人的本能。
是的,宗大伟不会那么 " 刀枪不入 ",他也惧怕死亡。
他不仅是一个外交人员。
更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普通人。
祖国的家中,他的妻子刚刚高龄产子。
寥寥几次通话,可以听出他与妻子的爱与嫌隙。
丈夫总是在她最关键的时刻缺位,远在最危险的前线。
外交人员的工作有多危险?
现实中有很多外交人员会在出发执行任务前,给家人留下一封遗书。
导演采访
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外派,很有可能遇到未知与危险。
所以,当宗大伟路上被叛军逮捕时,对方问他:你想要什么?
他脱口而出:我想回家。
一个人在生死关头上,心中所求总离不开一个 " 家 " 字。
不得不说,宗大伟这个外交人员形象的确有股迷人的复杂性。
而如果说是电影打造出他有棱有角的躯体。
那么张译的演绎,便是为这个人物注入了灵魂。
03
编剧史航曾对张译有过一句评价:
" 张译总能在偏执的角色里,找到剧本不一定来得及提供给他的支点,这种表演就像登顶前在冰雪中赤足,我们没法不与他共情。"
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张译总能抓取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去填满人物。
他较真起来,会对角色的诠释精细到用坐标轴规划,标注出不同场景中的情绪起伏。
更别提给角色做造型和动作设计,细节到不会放过发色,也不会放过一只手,甚至是一根青筋。
《山河故人》里的暴发户煤老板," 吃饱了撑的 " 挺胸叠肚造型。
这一踢脚,也是他临时加的,脸上挂不住的表情戳破了人物的假阔气
《追凶者也》里他的原定角色是王友全,为此他还提前设计了非主流发色。
同样的,在《万里归途》里,张译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也专门为宗大伟的 " 手 " 设计了戏点。
理解他的 " 手 ",会成为打开这个人物的一把关键钥匙。
比如,你看他怎么推门,就能看出他的心境变化。
第一次在救援机场登场时,他推门的姿态,果决有力。
他想传递出的信息那么坚定——
作为国家派来的支援代表,他一定会把滞留的同胞都带回家。
第二次推门,卡顿,吃力。
一来,他借这个细节真实再现出轰炸后尘灰卡门的情况。
二来,这也是他当下内心的外化——
眼前人们死伤的惨状,一时间造成心理冲击,他推得稍显迟疑。
再有,看他拿手机的动作细节。
又一次死里逃生,他跟妻子通话。
电话那头,传来刚出生的闺女一声轻轻的叫唤。
他下意识地迅速用左手托住手机,右手把音量键噌噌地往上摁。
他急迫地想再听清楚一点。
那一瞬间,一个父亲有多么想见到自己的孩子,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