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 德 · 阿玛斯的扮相神似梦露。
在宣传了大半年之后,《Blonde》(《金发梦露》)这部玛丽莲 · 梦露的 " 传记片 " 终于与观众见面。
耗资 2200 万美元,电影的确在还原经典上下足了一番功夫,惟妙惟肖地重现了所有梦露经典代表作的电影片段以及幕后试镜,甚至是媒体采访的名场面。
左边是安娜扮演的梦露,右边是真的梦露。
只可惜,影片本身并未能让我们真正接近这个 " 金发梦露 ",在导演多米尼克的运镜剪辑下,梦露的一生幻化为一部全长 166 分钟的好莱坞艳星苦痛史,看罢电影,我们记忆起来的并不是这个明星在好莱坞游刃有余的复杂身份,更多的是她台下酗酒、滥用药物之后精神恍惚的呕吐、昏厥与哭泣。
虽然宣称是 " 传记片 ",电影却是改编自美国作家乔伊斯 · 卡罗尔 · 欧茨的同名小说《浮生若梦》(《Blonde》)。当年,欧茨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声明,她所完成的并不是一部正规的梦露传记,而是在 " 梦露 " 这个象征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对美国社会、好莱坞中产阶层的道德、性别、身份的深度反思。
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永久地活在童年创伤中的笨蛋美人,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位不存在的父亲形象。电影中充斥着关于梦露真真假假的八卦丑闻,而上述的深度反思,反而消失了。
失败的精神分析
电影开头,还叫做诺玛 · 简的小梦露正在母亲格拉迪丝的陪伴下过生日,神经质的母亲不断对女孩强调 " 妈妈有多爱你 ",小诺玛欣喜神色中流露着一丝不安。随后,母亲驾车载着女孩闯入比弗利山庄,烈火舔舐着好莱坞标志 "Hollywood",屏幕前的观众甚至能感受大火的炙烤。
诺玛 · 简与母亲在开往好莱坞的汽车上。
导演将其作为玛丽莲 · 梦露悲剧的一生的隐喻。
当小诺玛惊慌地问妈妈,Daddy 怎么从来都不出现的时候,换来的是妈妈一顿歇斯底里的暴打。这个问题触发了格拉迪丝的创痛,早年她爱上了一位 " 好莱坞大人物 ",意外怀上了诺玛而被其抛弃。
紧接着,精神崩溃边缘的母亲试图将诺玛淹死在浴缸里,她挣扎着逃了出来。之后,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她则成了一名孤儿。
恍惚的镜头、时而穿插着倒叙和闪回以及大火、迷雾等印象主义的联想,这些电影语言中常用的进入人物潜意识的手法,意味着导演多米尼克选择用精神分析的表现手法,抵达玛丽莲 · 梦露的核心。
导演试图进入梦露的潜意识。
其中,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幻想的胎儿成了导演定位梦露潜意识中的两个关键点。
影片一开始,那个挂在墙上的父亲的照片一再出现,从小,诺玛就在妈妈的诉说下形成了对父亲美好形象的想象——而那个完美伟大的父亲,可以把她从被母亲虐待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母亲一直告诉梦露,她的父亲是个大人物,所以不能透露他的名字。
前面小女孩诺玛正呼喊着 Daddy,一个蒙太奇剪切后,梦露已然站在人生高光的舞台上,性感地唱着《My Heart Belongs to Daddy》。
喊着 "Daddy",让梦露成了男性观众的 sugar。
这成了影片解释梦露的切口之一——不管是在银幕上扮演一个乖巧笨拙的女孩满足男性凝视,还是之后的每一段恋情,都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于是梦露把每一任情人和丈夫甚至经纪人都叫做 Daddy,而此后的一生,无论事业多么有成,她始终需要一个 Daddy 的爱和庇护。
此外,一个奇观式的胎儿形象,成了进入梦露内心世界的第二个切口。
梦露与两个情人(卓别林的两个儿子)看星星时,星空中出现了精子与卵子的浪漫相遇,随后,美丽的胎儿漂浮在闪闪发光的天空中,周围是晶莹剔透的羊水,美好的景象似乎意味着梦露潜意识里的希望,尽管经纪人一再劝阻,但她很想留下孩子。可这一次怀孕,以堕胎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