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电影用数十种试听手段,把 166 分钟的电影塞得满满当当,就像放 PPT 一样再现梦露被凝视的一生。
坐在屏幕前的,感受可能是眼花缭乱并内心困惑的,一眨眼,梦露和两位情人在一起;又一眨眼,梦露堕胎了;再眨眼,梦露有了第一段婚姻;刚结婚,就又离婚了。中间还穿插着各种她的名场面,也包括被性侵的场景。
电影如放 PPT 般展示梦露的一生。
于是,我们看到梦露一遍遍被折磨到精神恍惚。安娜 · 德 · 阿玛斯演得声嘶力竭,观众也看得精疲力尽。
在播放 PPT 般的线性叙事中,梦露的人生变成一个个受苦的片段,要命的是,在这其中我们看不到她作为个体的任何自主性和复杂性。
到最后,我甚至怀疑,导演是不是已经陷入了某种施虐的狂热之中,最后一幕,已经恍惚错乱的梦露躺在白色的床单上,她的脸被光照射着,连死去都那么美 …… 这令人想起大导演希区柯克谈过他电影里的金发女郎设定:" 金发美女是最适于作为谋杀对象的,当红色的血液从她们雪白的皮肤上流出,是多么美丽啊!" 这本质上又是一种对 " 金发美女 " 的物化。
这一幕,也是当年梦露死去时候报道中的样子。
导演本想通过对梦露这一形象的不断摧残来展现自己反对好莱坞剥削的立场,却忘记了自己这般匠心地展示梦露的受苦,也在某种程度上再次消费了梦露这个形象。
而令观众感到心痛的是,已经不在人世的梦露无法反抗这一切解读,只能在永恒的沉默中任由自己面目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