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的国庆档,《万里归途》一枝独秀。
超过十亿的票房成绩,张译居功至伟。
看过影片的人都明白,说张译是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并不算夸张。
这不是张译第一次成为一个重要档期中最闪耀的明星。
18 年的《红海行动》、20 年的《八佰》和《一秒钟》、21 年的《悬崖之上》,再到今年的《万里归途》,有张译,就有票房保障。
大导演们都愿意让他成为自己的男主角,观众看到他那张脸,也会觉得安心。
最近这几年,是张译演艺生涯开花结果的几年。
作品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演技也在不断地精进,影帝大奖拿在了手里,也有足够傲人的票房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好演员总算是熬出头了。
我用一个 " 熬 " 字,是因为张译的成功,绝不是爽文男主式的一飞冲天,没有什么奇遇,也没有什么逆袭,他从来就不是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少年,也没有过突然爆火成为顶流的经历。
2019 年的时候,和行业内的朋友们聊起张译,大家甚至说的最多的是一个 " 惨 " 字。
好不容易演了管虎的《八佰》和张艺谋的《一秒钟》,在那时却都因为技术原因迟迟不能上映。
但 " 惨 " 归 " 惨 ",那时所有人便都明白,张译走上金字塔尖,只是时间问题。
01
现在的国内演员,想要大火,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出演一部大爆剧。
张译也演过大爆剧。
不光收视爆,口碑也爆,而且是连着好几部。
最不能绕开的,当然是《士兵突击》。
相信大多数观众第一次认识张译,就是因为 2006 年的《士兵突击》。
中国影坛得感激《士兵突击》,剧中的演员,王宝强、段奕宏、陈思诚、张译等人,当年还都籍籍无名,现在都已经是行业内的中流砥柱了。
回忆《士兵突击》,我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许三多,而是史今史班长。
那场他退伍后坐着出租车边吃糖边痛哭的戏,至今我不敢重温。
那时我觉得张译就是史今,就和觉得王宝强就是许三多一样。
他的表演自然而诚恳,老道地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戏骨。
事实上,演《士兵突击》时张译刚刚从部队话剧团转业,此前也只接拍过三部电视剧,在演艺圈算是一个新人。
但他这个 " 新人 ",年纪却并不小。
2004 年,已经 26 岁的张译才第一次得到参演电视剧的机会。
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描述:
那天天气很好 , 我正扯着一纸合同不知何去何从。突然电话响起 , 一个副导演竟然邀我加盟由康洪雷导演的电视剧《民工》, 角色是男三号。
老天开眼了?
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团里 , 立刻接到通知 : 团里也要拍一部电视剧 , 外聘了一位女导演 , 她点名要我去演——也是男三号。
老天开双眼了?
然而,老天的眼睛睁得实在太慢。
直到 2006 年,张译 28 岁。
和张译合作过《乔家大院》的胡玫导演曾告诉他:
男演员如果 28 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命运和他开了玩笑,刚好 28 岁,他凭借《士兵突击》得以整装待发。
他说:
如果没有《士兵突击》, 不知道我现在会是怎样。
《士兵突击》让观众认识了张译,却也在无形中给张译上了一道枷锁。
如何走出史今这个角色,让观众记住张译这个名字,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等了三年时间,张译迎来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老实人史今变成了小太爷孟烦了,表演却依然精准、纯熟。
他演出了老兵的 " 痞 " 和书生的 " 酸 ",更演出了一个普通人身处战场之中的凄苦与无奈。
剧中,孟烦了大多数时候的状态是颓丧的,是半死不活的,但却是真实的。
张译用饱含情感的表演,为角色赋予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