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滚圈大佬,一边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们却曾经在同一个乐队当过两年的队友。
有人说,如果当年卡罗琳没学化学,而是去搞音乐,现在肯定也是很牛 X……
不过,卡罗琳自己却说:
" 我当时没有去搞音乐,现在就只会最简单的儿歌了。"
" 我只能等我的孩子们将来长大了,能欣赏八十年代的重金属!"
说到她的孩子,这又是另一段传奇故事:她在 18 岁就出了柜,宣布自己是一名女同性恋者。
在那个人人对同性恋闻而生畏,最高法庭将 ji 奸定罪的年代,出柜几乎等于社会性死亡,会严重阻碍她的职业生涯。
但卡罗琳仍然毅然决然地这样做了。
为此,她放弃了在哈佛继续深造,转而去环境更为友好的伯克利研究化学。
而现在,卡罗琳和她的妻子育有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幸福。
不过,估计也有朋友想问了——她在哈佛不是医学生吗?怎么研究生就转到化学领域,后来还成了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
咱们在这里,还是先简单解释一下她获得的诺贝尔奖: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
今年三个获奖者都对这一领域有很大贡献,奠定了领域基础,卡罗琳是其中之一,提出了生物正交反应的概念。
在有机化学中,想要合成一个理想分子,需要极为复杂的有机化学合成路线,绕一大圈才行。
而点击化学,则是夏普莱斯在 2001 年提出的,通过小单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化学合成。
简单来说,就是像搭乐高一样,搞定一个想要的分子。
在这个基础上,卡罗琳提出了生物正交反应。
这是一个卡罗琳提出的概念,指能在生物系统中发生,却不干扰正常生物学进程的化学反应,正交可以理解为 " 无影响 "。
按照诺贝尔团队的话说,卡罗琳将点击化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她找到了一种方法,让点击化学的过程在活的有机体中发挥作用,而不会破坏有机体本身。
生物正交反应,已经成为了近年化学生物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核心方向,在医药研究领域成为了热门话题。
甚至可以说,生物正交化学,可能是未来药物学、生命科学的基石。
嗯,绕回来了。
所以,卡罗琳虽然获得的是诺贝尔化学奖,但和她最开始的医学专业,其实也并不冲突。
上面说到,卡罗琳本来想搞音乐,但父母不准。
于是,她就选择了一个看上去很适合的专业,医学预科,并在大一下转到了生物学专业。
当时,她还以为自己不会喜欢化学,因为之前的无机化学,让她觉得很无聊。
但是大二那一年接触 " 有机化学 " 时,她终于 get 到了乐趣:好难!好喜欢!
当时,有机化学课名声并不好:" 老师们刻意让这门课变得困难艰苦,所有人都在抱怨,但却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我一点都不觉得它乏味,它正好对上了我的大脑。"
这时候,卡罗琳才终于感觉到了如鱼得水一般的畅快感。
一年后,她转入了化学系,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化学之旅。
可惜卡罗琳的化学之路,一点都不顺利。
在她的同学纷纷前往各大有机化学实验室开始暑期学习时,作为一个已经出柜的女性,她却找不到任何一个愿意收她的地方。
但幸好,卡罗琳底子深:有机化学不行,她还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再不行,她还可以捡起父亲灌输给她的老本行物理化学 ……
最终,她的暑期项目,定在了物理化学:制作能够检测化学反应产生的压力波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