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万宝龙站台两三年后,2007 年拿到亚太区品牌大使头衔。
周迅 2007 年和香奈儿搭上线,连续站台、看秀几年,终于也成了形象大使。
范冰冰 2008 年第一次给 LV 站台,几年后才被认领成品牌挚友。
奢侈品全面进驻中国。
需要一线女明星来帮他们吹品牌故事,固贵族人设的时候,巩俐的商业价值,已经不如这帮 70 后了。
再后来,男顶流时代来了。
四旦双冰兢兢业业维系好多年关系,才能拿到点素材在国内刷通稿,抬咖位。
某凡、某峰们不需要,他们都直接空降。
品牌想开了,格调不如带货赚钱实在。
女明星神话结束。
再再后来,男顶流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总之趋炎附势的,只闻新人笑的,才是贵圈。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的,才是贵圈。
当然贵圈也只是大社会里的一个小社会而已。
这都是后话了。
再回到巩俐呼风唤雨的时代。
她在北京买第一栋豪宅那年,LV 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开了第一家门店。
1994 年港剧,女演员穿香奈儿,背 Classic Flap
一年后,香奈儿在上海华亭伊势丹开了第一个化妆品专柜。
1999 年,第一家香奈儿成衣门店,也开在王府半岛酒店。
只是在首都人民一年平均也只能赚个 3000 来块的 90 年代 ……
花几万块买只手袋的生活,恐怕还是专属于出身名门,看不起刘姥姥的 " 上等人 " 的生活。
胡润在《十三邀》里,说他 90 年代来北京上学时,在宣武公园附近的一家公关公司实习过。
可当时国内一听到公关这个词,就想到陪酒小姐,觉得不是正经生意。
所以公司也没赚到钱。
胡润回忆当年北大同学普遍没钱
内娱女星,没有品牌赞助、高端代言,恐怕和国人当时还没有公关概念,没人帮她们牵线搭桥,也有关系。
据胡润说,他实习的那家,是内地第一家公关公司。
不过广东电视台 1990 年,就拍过一部叫《公关小姐》的电视剧。
也许是因为紧邻香港,广州那边比北京还早一步引进了公关概念。
也许只是模仿港剧,拍的内容领先于时代,而现实中公关并没有真正职业化。
开篇第一集,女主烫着羊毛卷,化浓妆。
戴了满身金闪闪,大尺寸首饰。
穿黄色套装,内搭白衬衫,立起大翻领。
和男友坐在圆桌卡座里,叫了杯柠檬茶。
可不知道为啥,给她上的是咖啡,女主也没发现,还往里加了两块方糖。
大概是国产剧里最早的都市丽人形象了。
男友求婚,第一反应是:我还没准备好,我还要旅行,还要搞事业。
男友继续游说:结了婚我也让你继续做你想做的事。
女主:那就更不用结婚啦?
拍这部剧的人,恐怕没想到——
三十年后的都市剧,竟然还没完没了拿剩女羞辱啦,女人该选择事业还是婚姻这些裹脚布话题,绕来绕去。
比三十年前的他们,僵尸味儿重多了。
90 年代是一切往钱看的年代。
《大众电影》都为了销量,提出过 " 就是要挑逗 " 的方向。
1993 年 1 月刊,封面女郎马羚,穿着皮尔卡丹的亮片裙。
上半身露肩低胸,下半身高开叉,从大腿根往下,一览无余。
马羚凹出曲线,神态自信昂扬。
皮尔卡丹现在跟南极人、恒源祥档次一样,都是贴牌货了。
但八九十年代,是内地人最熟悉的国际大牌。
关于皮尔卡丹,和引进它的北京马克西姆餐厅,还有它们和中国超模行业的前世今生 ……
可以再连载个十天八天,这里不展开了。
总之马羚这张封面轰动一时,时任法国驻华大使看完都要请马羚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