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们更愿意相信叫麻子,人们特别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应该他妈长着麻子。"
那有人会说,我评价一个人,非得多了解他吗?
我们当然做不到。
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所知是有限的,所以做出的判断也该有所保留。
可很多时候我们偏偏不愿意承认。
一个人是复杂多面的,是不可轻易定性的。
也不愿承认。
人不是只能呆在神坛上或是掉进坭坑里,而是明明可以站在地面。
当今的互联网舆论场,极限反转总是常态。
名人,社会事件。
我们没有窥见人和事物的全貌,没有完整慎重的思考。
只是依据一个梗,一句话,一张图,一个30秒的视频,就斩钉截铁地判断。
这当然毫无成本,也无需负责。
但这样的判断,注定会是一阵又一阵没有根基的风而已。
就像在《脱口秀大会》中《退网吧,我累了》这场主题赛里,杨笠的段子。
她讲自己父亲的葬礼,自己在全村人面前放声大哭,但弟弟怎么也哭不出来。
弟弟很生气,因为不哭,那就是不孝啊,杨笠这一哭,不就衬得自己更不孝了?
可实际上呢?
哭不出来的弟弟,才是父亲临终前整日在床头细心照顾的人,"孝女"只是回来奔丧而已。
这就是杨笠眼中,当下让人疲累的互联网舆论场。
而渐渐地,再一次又一次反转中。
我们更失去了亲自去了解事物,思考事物的耐心,成为恶性循环。
当理性消失。
那么我们的互联网上,大概会只剩下两种情态。
没有灵魂的尴尬彩虹屁,和没有底线的谩骂争吵。
那么鲁豫真的翻红了吗?
一来一去之间,可能很难有人再关心鲁豫是谁。
制造片面、偏见,再反转、封神,再如此往复。
如同一只小狗在追逐自己的尾巴,自己要一直莽撞,一直短视,流量和话题就有了永动机。
是谁还看不清?
是谁故意看不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