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电影圈,有个公认的现象——创作者优越感。
因此,以选烂片为噱头的金扫帚奖,自然不被待见。
而对待观众的差评,他们更是不留情面。
多年前,冯小刚的《私人订制》遭遇差评潮。
冯导当时就曾炮轰观众。
怼豆瓣影迷,称其为大尾巴狼。
怼普通观众,骂其为垃圾。
「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有这么多垃圾电影。」
这份优越感,也大有着蔓延的趋势。
前年,林更新怒怼打一星的网友,又登上了热搜。
他主演的电视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上线后豆瓣评分 6.8 分。
一贯「耿直」的他,立马发博开撕。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圈内人的「高贵」。
直到引起众怒,才以「喝多了」为由搪塞,毫无诚意。
「打一星的朋友,您真的看剧了吗?还是喜羊羊看多了。」
包贝尔这次的炮轰,也让很多网友想起了王宝强。
2018 年,他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获奖。
出乎意料的是,他却亲自到现场领奖,接受大家批评。
「因为我爱电影、尊重电影、尊重观众。」
他还向观众保证,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诚恳的态度,收获了不少好评。
王宝强的导演生涯能否逆袭,尚不可知。
但,大度接受差评,的确可以让荣誉更加生辉。
其实,国外也一样。
2010 年,美国金酸莓奖迎来了历史性时刻。
女演员桑德拉 · 布洛克亲自出席典礼,大方接受了「最差女主角奖」。
还顺手拉了一车的 DVD,送给组委会。
而几天后,她就再度捧杯。
这次,是凭借另一部电影《弱点》,夺得奥斯卡影后。
桑德拉此举,成为了影视的一段佳话。
还是那句说烂的话。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既要有端起奖杯的实力,也要有遭得住差评的魄力。
不过,金扫帚奖,一直逃不过蹭流量的骂名。
2011 年,就有人写了篇《金扫帚是颗好玩的流星》。
文章指责该奖靠攻击名导博出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近几年,流量明星又成了新的炮轰对象。
前年,金扫帚将「最差男演员奖」颁给了肖战。
愤怒的粉丝,将该奖项骂上了热搜。
不过,鱼叔认为,蹭流量本无伤大雅。
关键,还得看蹭的姿态。
美国金酸莓奖的起家,就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冒犯权威。
该奖项创办于 1981 年,是影迷自发组织的娱乐项目,如今已经举办了 41 届,成为重要的指向标。
首届奖项,就剑指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向他颁发最差成就奖。
此外,汤姆 · 克鲁斯、布拉德 · 皮特等国民演员,都「未能幸免」。
其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麦当娜。
她被提名 15 次,7 次摘得最差女演员桂冠。
而相较于金酸莓奖,金扫帚的冒犯,显然还算比较温和。
单从奖项命名,就可见一斑——
前者是「最差」,后者则是「最令人失望」。
其真正含义,是对该电影人怀有期待。
金扫帚的评选是否公正,姑且不论。
回顾金扫帚奖的获奖名单,仿佛见证了内地院线片的消费降级。
如今再看陆川的《南京!南京!》,豆瓣 7.6。
其实放在如今算得上佳作。
但对比其 8.9 分的前作《可可西里》,有着明显差距。
同样,令冯小刚下场开撕的《非诚勿扰 2》,亦有 6.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