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这几天一定刷过这件大事——
陈可辛创立了泛亚洲制片公司 Changin' Picture。
" 旨在成为一个强大的制作中心,为流媒体提供优质的剧集内容。"
△ 图源《variety》报道
这个公司的计划是,头四年推出二十部不同类型的剧集。
首批推出的五个项目有成龙、章子怡和甄子丹加盟。
这五部剧中,引发最多关注的则是是陈可辛执导、章子怡担任主演的《The Murderer》(《酱园弄杀夫案》)。
这部电影改编自 1940 年代上海的一个案件。
这个案件之所以特殊,除了因为时代的变迁,这个案件一直被改判,还因为这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关注到女性在家庭中遭受 " 家暴 "。
在此之前,中国没有 " 家暴 " 这个概念。
果然是陈可辛会干的事。
有人说,陈可辛 " 润了 "。
Sir 很反感这种说法。
作为融入内地最成功的香港导演,陈可辛的这次 " 出走 ",绝不是逃跑或撤退。
往大说,这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文化输出。
但事实上。
这只是一个创作者在日益不确定的当下,咬紧牙关的 " 继续表达 "。
01
导演陈可辛
从了解陈可辛开始。
陈可辛一直是个中间派。
他 1962 年出生于香港,12 岁全家移居泰国,18 岁又到美国学电影,21 岁回到香港。
动荡多变的成长背景,让他不敢,也不会轻易拥抱任何立场。
2018 年《GQ 报道》总结:又叛逆,又合群。
合群是他的生存哲学。
因为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他从小就养成了沉稳周到的性格," 像个小老头 "。
再加上父亲陈铜民曾是邵氏影业的编剧,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家庭氛围开明,小时候的陈可辛没什么可 " 叛逆 " 的。
但他并不想顺势成为一个 " 很乖 " 的人。
他的偶像是 Beatles 和 Paul Simon,喜欢摇滚和不羁的态度。
27 岁时,陈可辛留起了长发,象征自己的反叛精神。
△ 陈可辛在釜山国际电影节,这头长发留到了现在
这种 " 既合群,又反叛 " 的性格,为他的电影奠定了复杂的底色。
仔细看他的每一部电影。
你会发现,他拍的既不是纯粹的商业片,也不是纯粹的艺术片,他总是在这两者的中间游荡。
陈可辛讨厌被称文艺、大师。
" 有市场就是商业片,我每一次都用大明星,还不是一个商业行为?"
但他又绝非像王晶那样决绝商业。
导演黄建新评价,陈可辛的电影 " 永远有一部分艺术电影的成分在,你会找着他非常好的段落。"
《甜蜜蜜》。
" 看到他在纽约街头,在橱窗前看电视,突然身后过去,然后感觉到了,然后去追,在纽约街头的那些镜头,极具魅力的一些电影的表达。"
《甜蜜蜜》" 续集 "《如果 · 爱》。
第一次拍歌舞片的导演,就借巧妙的叙事设计,完成了 " 戏中戏,你非你 " 等一些现在看来都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
《亲爱的》更是大胆。
黄渤听陈可辛讲完《亲爱的》的剧本后,震惊且不解:" 导演,你确定要这样拍?这是商业电影大忌!"
电影讲的是一个打拐、寻亲的主流故事。
田文军(黄渤 饰)的儿子被人贩子拐到山里被一个叫李红琴(赵薇 饰)的村妇收养,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回孩子 ……
但," 找回孩子 " 这个本该是故事最圆满的结局,却被放在了影片的中段,陈可辛让这个悲剧的结束,成为了另一个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