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自己,当初被折断魔杖的原因,也是因为偷养蜘蛛。
而他的巨人血统,某种意义上让他即使在巫师世界,也是异类。
这也解释了他看到哈利的处境,能心生怜意的原因。
不只是因为他是哈利父母的朋友。
更因为他知道一个人在没有爱的环境里,生活的艰难。
从他送走婴儿哈利时的哭哭啼啼。
从他对哈利缺少魔法世界经验的担忧。
海格脸上的怒气消了,他突然显得焦虑不安。
"我从来没有料到会是这样。"他用低沉而焦虑的声调说。"邓布利多对我说过找你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有许多事你不知道。哦,哈利,我不知道由我来告诉你是不是合适――不过总得有人告诉你――你不能一无所知就去霍格沃茨上学呀。"
他鄙夷地朝德思礼夫妇扫了一眼。"好,我来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 不过,我不能告诉你事情的全部,因为很多事情还是一个谜……"
由此衍生的,对哈利生活与成长的关心。
让他除了是新世界引路人之外。
甚至在一段时间里,担任了哈利在魔法世界的监护人的角色。
想象一下,对于无数少年读者来说。
海格除了是那道光,更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朋友,他有着成年人的能力,却有着不输自己的童心,会犯错会吃瘪,但也能和孩子们共同欢笑成长。
有点像什么呢?
一个始终关心你,爱护你,却尊重你,不会约束你的长辈。
他没有攻击性,没有冒犯性,保护弱小,热爱动物、植物,勇敢,善良……
在小天狼星出现之前,是海格,给年少的哈利,在霍格沃茨,提供了类似家人的温暖。
再重新看《哈利·波特》这本"少儿读物"。
为什么海格能深入人心?
因为海格,每个人都期待的家人的模样。
03
所以对海格的怀念,都来自于孩童的视角么?
并不是。
如果把海格放在整个魔法世界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身上有着作者J·K·罗琳对于人性善意最大的投射。
怎么说?
还记得海格在书里最开始,邓布利多和麦格教授交谈时,提到了一句极高的赞誉:
"海格会把他带到这里来。"
"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海格去办――您觉得明智吗?"
"我可以把我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他。"邓布利多说。
而细数几件海格为邓布利多做的事——
从高锥克山谷带回还是婴儿的哈利。
帮邓布利多去古灵阁取回魔法石。
受邓布利多委托去寻找巨人的帮助(被揍得鼻青脸肿)。
担任主角团的安保,参与凤凰社反抗魔法部,食死徒……
甚至连邓布利多的遗体,也是海格负责收殓安葬。
就会发现,参与这些大事的海格,在邓布利多眼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勇敢且诚实可靠的人。
甚至,他的这些品质,能耀眼到轻易被坏人利用。
第一部里奇洛教授就用龙蛋从他那里骗取了三头狗的驯服方法……
就像《哈利·波特》这本书,随着读者长大,越来越能看出不同的门道一样。
会觉得邓布利多心思深沉,会认为伏地魔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作者在后期也试图展现人性的纠葛和复杂,比如斯内普,比如马尔福,甚至连邓布利多有时候也变得面目不清。
当年龄增长,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多,对问题的思考逐渐复杂。
大部分读者对《哈利·波特》里的角色都会经历一个重新理解的过程。
会把童年时相信的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的故事,逐渐复杂化,庸俗化,乃至推翻解构。
甚至延伸解读,在场外制造惊天的噱头与争议。
但。
海格不会。
他从出场设定,到结尾的故事完结,一直都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