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明被川上贤司集结成册,叫做《101项并非无用的日本发明》。
他在它们身上倾注了自己无产阶级斗士的价值观,彼时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末期,消费主义侵蚀着每一个角落,除了这些没必要的发明。
这些物件如果特别好使,它们就不是珍道具而应该去专利局。
但珍道具又完全没有价值吗?
川上贤司说:Not really,并非无用。
他写了一段「珍道具诞生纪」:
行星形成。地球冷却。生物出现了,其中一个开始玩岩石和棍棒。
那个生物制作了长矛、铲子,把毛皮变成布。然后,他开始幻想。他制造了太阳能手电筒和带餐巾的领带。不完全有用,但不知何故并非完全没用。他创造了效果并不明显的发明……但仍然很有趣。
珍道具就这样诞生了。
川上贤司一生超过700多个小发明,他既没有申请专利,也没将任何一个投入商业量产。
他鄙视物质主义,鄙视把一切都变成商品,珍道具是他对抗资本主义的百宝盒。
这样的"无用设计领域"还有很多艺术家,雅典的Katerina Kamprani主攻反人类。
左:顾此失彼香槟杯;右:难以入口勺
而PUTPUT工作室的两位则看到了「实用性之外的美」:
"一个物品太有用了,美就会消失。而消除它的实用价值之后,美便浮现了出来"。
从左:单孔剪刀,螺孔螺丝刀,衔尾蛇扳手
人间是由无数个非必要组成的呀
小时候我特别爱看的节目除了《我爱发明》,还有一个心头好便是《超级变变变》。
也不知道那些脑洞飞到外太空的小节目小点子有什么意义,但是好怪哦,好喜欢。
现在回想,那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年纪小不必懂得去追求某种价值,只是单纯因为喜欢,就可以浪费大把时间。
随着年纪渐长,"有用"变得愈发重要起来。
要有目的性地规划你的生活,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
九年义务教育去一个更好的高中,头悬梁锥刺骨,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是为了上985和211。
似乎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但是985前面还有TOP2研究生和QS50。
当然这些还不足够,今年的关键词是考公上岸。
就连gap year,本可以去旅行、做义工、写作,或者什么都不做,在我们的文化里却成了"考研二战、考公、出国留学前实习……"等更有能指的意含。
Gap year也有KPI和OKR。
在互联网黑话里,人不是人,而是用户、市场和流量,注意力成为经济,创造变成了赋能,而且要增加横向场景价值,形成组合拳……
价值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甚至人与人之间最微妙而不可定义的关系,也有专家细分出无数种价值:经济价值、生育价值、性价值、情绪价值、精神价值……显然"门当户对"几个字完全不够现代人用的。
这个世界像一个永远白昼永远生产的永动机,呼啸着"更快更高更强",每个人都嵌套在"价值划归经济"的齿轮里。
关键是,这个价值的定义权在社会手上,根本不由每个人自己说了算。
手工耿经历过这种价值的困境。
那时候他还叫耿帅,当了很多年的焊工,三十岁之前的人生由平庸构成,连失败都算不上。
一年发生的事情,几句话就总结了,"去哪儿工作,干了什么,就这些,没了"。
工作、结婚、生小孩、用所有积蓄盖了房、买了车……耿帅做了父母和身边人觉得他应该做的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