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吕弗是个谋权篡位者,如果他能进法兰西学院,我相信他一定能干得不错。
同理,他也看不起昆汀。
面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小迷弟,劈头就是一句——
我觉得他的电影很糟糕。所以我一点也不意外他选了我最差的一部电影为他的公司命名。如果这算是致敬的话,还不如送我点钱来得爽快。
好。
交接棒交到昆汀这里了。
作为后辈,他是屡被前辈骂惨。
戈达尔的语音未落。
尼克 · 布鲁姆菲尔德又来添堵了:
" 他的电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对于暴力和性的幻想。
通常情况下,昆汀 • 塔伦蒂诺会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对着这些幻想打手枪,而他妈则在楼下给他做炖豆子。"
那你以为," 小学鸡 " 昆汀的回应是骂回去吗?
不。
是迁怒。
比如骂前辈特吕弗是个 " 笨手笨脚的业余爱好者 ";让大卫 · 林奇 " 见鬼去吧 ";承认自己讨厌约翰 · 福特;说库布里克简直 tmd 就是个伪君子。
不会吵架的恋足癖不是好导演。
打完嘴炮再拍拍美女的脚,简直心满意足又一天。
无人不被骂。
无人不骂人。
电影圈的这些大佬们基本上都是这样风水轮流转。
这里还有一些人像欧洲导演雅克 · 里维特一样。
总是时不时地会开展一次无差别的全体袭击。
他不仅批评斯皮尔伯格是混蛋,库布里克是变种人,侯孝贤和卡梅隆都是问题少年,还说讨厌拍出《趣味游戏》的哈内克——
" 哈哈,哈内克和吴宇森还真登对,他们应该结婚,而我永远不会想要见他们生出来的孩子!"
△ 吴宇森:没得罪,勿 cue。
当然。
在如今满满正能量的内娱茧房里待久了。
看这些大导们骂人像说普通话一样自然,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不适、震惊 ……
所以 Sir 也想替大家问一句——
03
仅仅是骂吗?
骂得那么狠,真是有什么深仇大恨的矛盾?
大多数恰恰相反。
前面说的谢飞与姜文,那么阴阳互怼,但两年后谢飞再次谈起姜文,依旧会说:
他是 " 天才导演和天才演员 "。
在拍摄《本命年》时,谢飞就建议什么都爱管的姜文应该做导演," 他适合。" 在谢飞看来,最近姜文导演的几部作品虽然是市场化行为的商业片,不如他早期作品那么单纯,但其闪耀的才华是令人惊叹的。
《北京青年报》
而姜文,有人曾经问过他最欣赏的导演,他几乎没有犹豫:
谢飞,谢晋。
发现了吗?
有时候,他们是当做自己人的 " 自黑 "。
有时候,根本就是相爱相杀。
但,作为观众,我们一边听着大佬们发着牢骚,却又能在诸多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彼此一脉相承的精神。
甚至是相互影响,彼此成就。
还是姜文。
1980 年,年仅 17 岁的姜文第一次看黑泽明的《罗生门》。
他震惊了:
" 我他妈很不喜欢,当我看完后骂了半天这他妈什么破电影,这么有名怎么还他妈这么难看!"
结果千禧年初拍完《鬼子来了》,好多人说,这像黑泽明的风格。
什么黑白啊、农民的状态、鬼子的状态啊 ……
姜文:
我后来觉得他们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罗生门》我又看了一遍,是挺好,还有《七武士》和《蜘蛛巢城》。我突然觉得这电影和我有呼吸感、对话感,我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事。
真香定律,诚不我欺。
不只是姜文。
泰国之光阿彼察邦,也是同样。
当我看侯孝贤、杨德昌或蔡明亮等台湾电影
我总是会睡着
…… 多年后我的电影也让观众睡着了
我想这样的电影有种特别力量
电影的世界就是这样。
它不需要遵循 " 正确 ",也不会非黑即白。
就拿 Sir 自己来说。
当你看过了足够多的电影,甚至你会发现在不同电影人的作品之间,许多在内容层面上,都有似曾相识的影子。
戈达尔总是会致敬前辈德莱叶。
△ 《随心所欲》
后来王家卫又学会了戈达尔的跳帧镜头。
△ 《重庆森林》
年轻一辈的陈正道,又拍了许多影片向《重庆森林》致敬。
而与此同时。
那个批评了王家卫的谭家明,甚至也在自己的电视作品中明确地打出了 " 谨献高达(戈达尔)" 四个大字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