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再一次,落到了别人手里。
当现代剧普遍失格,连服务好国内观众都显得勉强。
那么传到外国人眼里,国剧最大的标签,只能是霸总甜宠了。
首先是油管播放量前三的国剧,居然还是四五年前的爆款——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楚乔传》。
爱优腾芒五年前就成立国剧出口联盟,2019 年纷纷开设海外频道,但出走半生,最受欢迎的仍是甜宠。
△ 来源:狐厂娱乐观察
03
国剧出海最大的对手,依然是被挡在门外,但猛刷存在感的韩剧。
在海外最大的亚洲影视评分网站 MyDramaList 的热门电视剧,韩剧依然占最大比例,而且类型相当多元——
《恶之花》《我是遗物整理师》《机智的医生生活》《我的大叔》《非常律师禹英禑》。
2016 年后,韩剧失去了中国的市场。
但我们都觉得韩剧和韩国明星不能来捞钱,一定捶胸顿足的时候。
但背地里,它们又完成了一次产业升级。
很多本就擅长的题材,都被挖掘出了更新鲜的拍法。
偶像剧《二十五,二十一》。
不满足于工业糖精和明星路线,请来了两个没什么流量的新人,安安静静地讲好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关于青春和成全的故事,被网友称为下一部《请回答 1988》。
律政剧《非常律师禹英禑》。
过去检察官题材,是怎么尖锐怎么来。
但这一次,把镜头对准少数群体——
用一个人见人爱的自闭症天才,融入现实关怀,治愈了同样渴望大海的鲸鱼们。
结果是,直接冲进 Netflix 非英语原创剧集播放第一名。
犯罪剧《少年法庭》。
极端案件,少年犯罪。
你以为,韩国人拍现实,只有贫富差距。
这次他又刷新了你的认知——
为少年犯罪编织保护网的,是每一个荧幕前的你。
我们一次一次叹息——
为什么人家都在聚焦社会和小人物,我们还在整古装言情和婆婆妈妈?
国剧在创作端难以突围,自然有题材限制的原因。
但产业和审美的降级,才更让人头疼。
高度依赖磨皮特效的明星,和演技不成正比的片酬,只有服化道和特效堆积、内核空虚的剧情。
标准化、流水线,却不见了生动的细节。
很多人或许不屑《鱿鱼游戏》的爆火。
但仔细探究幕后,不得不承认它下的工夫,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
剧中出现不到十分钟的糖饼,请来了一个首尔大学的专家,在片场手工做了三天。
更别说为了营造沉浸感,每一个游戏都是真玩,每一个道具都还原到极致。
国剧批量出海,当然是好事。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
国剧的质量,能不能满足海外市场对我们的期待?
因为肉眼可见的是,今年的国剧市场,不管题材还是叙事,都进入了摆烂心态。
古装,消灭了历史、权谋、宫斗。
依然挡不住顶流们归来仍是古偶。
如果出海到海外观众面前的,只有同质化的国产剧,那么它们到底能走多远?
而真正有希望走出去的类型。
要么没被拍出来。
要么拍出来了,却依然寸步难行。
《人世间》官宣被迪士尼买下版权,网上最多的声音不是祝贺,而是指责迪士尼不安好心,想看中国又破又旧——
每当中国故事要走出国门。
我们就会立刻进入过敏状态——
紧张兮兮地检查着,哪些部分不够 " 中国 ",不够 " 伟光正 "。
小眼睛就是眯眯眼,迎合刻板;
展现贫穷就是自曝家丑,不利于 " 教育外国人 "。
影视剧,本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东西,就像文化的交互,要撇除偏见,就必须诚恳地走向彼此。
国产剧要走得更远。
首先需要的,是一片宽阔的内海。
没有狭隘的标准,没有变幻莫测、动辄搁浅的礁石,也能容得下更多的船舶驶进来。
国产剧能走多远?
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过于遥远的问题。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现在最关心的其实是:
国产剧先站起来吧。
让剧荒的我数数,值得追的剧都在哪。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