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洲飞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推动设立的 "983 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 " 收到社会捐赠 1000 万元的新闻引起了热议。
此前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凭借 9 秒 83 的好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他不仅刷新了亚洲纪录,也超越了同赛道的黑人运动员。
冲过终点线的苏炳添,跪在跑道上紧握双拳,红色的中国队服包裹着他健壮的肌肉,全部力量释放在震天怒吼中。
深深刻进了中国体育史的,除了这幅画面,还有 " 苏神 " 的名字。
人民日报评论:" 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
尽管今年的世锦赛首秀,他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早已是国人心中的 " 无冕之王 "。
他是赛道上的短跑冠军,爱情路上的长跑健将,体验无限可能性的探索者。
苏炳添也曾在人生的节奏里迷失过,失望过,但最终依然在摸索中重建节奏,以 0.01s 的进步,一直向前。
田径场上的 " 神 "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活泼好动,小时候的苏炳添喜欢在泥巴地里乱跑,喜欢在跑步中寻找飞的感觉。
初中时,他是体育课的活跃分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为了逃避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校田径队。
在古镇的田径队,他第一次测试百米就跑出 11 秒 7 的好成绩,连体育老师都以为是记错了时间,自此他开始练习短跑。
起初的训练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他依然每天放学都会坚持练。
" 体育特长的孩子一般调皮好动,常常一兴奋就忘记做热身,可苏炳添会默默做好所有准备活动。"
她的启蒙教练对他的沉稳劲印象深刻。
17 岁时,苏炳添终于有机会广东省田径队,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可是成绩提升却不是那样容易。
有段时间他的成绩很糟糕,信心降到谷底,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回去读书。教练袁国强鼓励他再坚持一 下。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苏炳添都不被看好。
有人说,他个子太矮,没有发展空间,也有人说,10s 是黄种人的极限,根本不可能打破。
2009 年苏炳添加入国家队。
2013 年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求胜心切的苏炳添因为抢跑意外被罚下场。
他常常看着那张失败时的照片,提醒自己:绝不能再错,一定要赢回来。
第二年,苏炳添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从转换起跑为左脚开始,完全改变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奔跑节奏。
这个决定对他而言真可谓破釜沉舟,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接近 10 年的肌肉记忆。
勇敢是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他一遍遍地蹬踏起跑器,压低身体向前,起身,冲出跑道……这样枯燥反复的练习,就是憋着一口气:打破黄种人的极限。
苏炳添明白,先要接受自己普通,然后拼尽全力与众不同。
2018 年春寒料峭之时,他 3 次跑进 10 秒,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9.91 秒。
这年,博尔特在采访中说:" 起跑的时候他就在我旁边,我觉得他好像飞起来了,我有点不知所措。"
熬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才配拥有万人瞩目的光环。
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上,32 岁的他终于迎来赛道上的巅峰时刻。
这位奥运百米赛道的中国人,以矫健的步伐,箭一般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这一夜,他 " 苏神 " 的绰号响彻了全中国。
曾经,层层叠叠的疼痛,都变成赛时一骑绝尘的力量;那些无人喝彩的幽暗,都化为日后成功的光芒。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打破亚洲人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苏炳添做到了。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迷茫困惑,只有敢于打破节奏的人,才能拥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在变化中进步的人,才能赢得了生活
和短跑赛道的百米冲刺一样,苏炳添的爱情长跑也是充满了挑战。
" 学霸班花 " 林艳芳聪慧漂亮,让苏炳添一见钟情。
因为训练的原因,从学生时代异地恋到如今结婚生子,两人总是聚少离多。
他们沟通最多的方式就是每天写日记 ,见面时聊不够的话题,就写在日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