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剧中,一切困难都在绝对的杰克苏设定前变得儿戏。
每逢生死劫,就有被薛平贵魅力迷倒的人拼死相救。
只因他被刻画的良善、孝顺、正直、仗义。
除了穷困没有缺点,人见人夸。
除此之外,他平等待人。
自身气质不凡,却愿与乞丐结拜。
上街乞讨是为了兄弟,才甘失身份。
而一切「渣男」行径,也都成了无奈之举。
天降千金老婆,他虽有自知之明,但不敢辜负真心。
降服红鬃烈马,并非有意媚上,而是为救朋友。
成为征战前锋,虽是被迫,但也甘心为国为民。
另娶他国公主,是对方主动追求。
不仅拿息战承诺,还不惜替己挡剑。
薛平贵只好感动报诚,让公主连生两胎。
连成为一国之君,也是形势所迫。
一系列的「被迫」,都成了薛平贵的「免责声明」。
更复杂的人性被简化。
更幽深的细节也被男主光环闪没了。
在绝对大男主的剧情逻辑中。
所有的未婚女性角色,都拜倒在薛平贵的石榴裤下。
王宝钏作为原配,自然也成了无脑追夫的典型恋爱脑。
观众以此作为反面教材,也证明女性角色已被成功丑化。
但王宝钏,真的是恋爱脑吗?
诚然,剧中有许多看起来十分拎不清的情节。
比如王宝钏坚守贞洁牌坊,一次次原谅渣男。
这些,尚可以用封建社会背景来解释。
但。
如今愈演愈烈的争议,并不能完全甩锅给时代背景。
现代剧对原作的倒车式改编,也难辞其咎。
其实,原作中的女性角色并没有人们想象中懦弱。
故事厚度也并非改编剧那样单薄。
正如原作中王宝钏不仅不恋爱脑,反而相当「清醒务实」。
她的下嫁,本就有其功利心。
她坚信梦中天降神龙的预言。
认为薛平贵飞黄腾达只是时间问题。
反对父亲时也以名人之妻自比。
薛平贵出征,杳无音信十八年。
王宝钏不是没有恨意。
十八年后身着华服的薛平贵,见到衣衫褴褛的王宝钏,第一反应不是心疼愧疚,而是怀疑。
怀疑王宝钏苦守至此,是因为改嫁不成。
他假装薛平贵战友,提前几番试探。
以家书试情感,以钱财试誓言,以调戏试忠贞。
甚至诘问王宝钏,为何不在听到丈夫死讯后殉情。
逐一验证之后,才愿意与王宝钏相认。
这一段戏份,是对薛平贵的讽刺。
王宝钏虽然孤苦,但并非软弱可欺。
面对薛平贵的戏谑试探,戏曲版王宝钏唇刀舌剑,破口大骂。
但在剧中,力道却不足。
由此才引来观众的误读。
而《薛平贵与王宝钏》的争议也并非孤例。
「渣男专业户」陈浩民的另一部作品《秦香莲》,也将原作套进了类似的狗血爱情剧套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