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眼下群众也未必还欣赏这种热闹吧。
类似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的北影节,对比看其实算好的,至少主色统一了。
但强调民族性的方式没选好,清一色朱红,又配上纸板搭的宫墙,反倒显得新旧混搭。
古没古意,新又显得扭捏尴尬。
十二届北京电影节 时代少年团
华表奖红毯,有点像香烟罐子堆出来的布景。
再到华语音乐剧大赏这样小体量的奖项,就更加难看了。
校园十大歌手都见不到的寒酸,混合洗脚城式的富丽堂皇。
也分不清到底算贫算壕,总之就是土得让人绝望。
可你以为这就到头吗?
放下电影节,来看看内娱的时尚(划重点)活动吧——
时尚文化大赏,背景的金色宋体大字敷衍到像是找路边随便一家打印店定制的。
搜狐的时尚盛典,每年都办得犹如车展。
而土味的终极王炸,自然还属芭莎时尚晚宴。
公司年会级别的舞台。
村口办席级别的内场。
内娱最大时尚庆典?
不存在的。
甭管超模还是影后,来了这地界,你就和老百姓一样是坐大席的。
重新定义众生平等,还看内娱红毯。
但,如果说内娱红毯的装潢搭了个滑稽的戏台。
真正把这出荒腔走板的乱弹唱下去的,还得是走红毯的人。
丑陋的红毯布置,问题出在不搭调。
明明是雅的场合,却混杂了太多大俗的东西,俗不是罪,但不合理就会丑。
而难看的红毯妆造,其实很类似的。
明明是应该来展示人的风采的,却反而走歪路,净展示包装了。
例如飞天奖的娘娘,金鹰奖的沈梦辰。
前者是选了一件和自己调性过度违和的亮色礼服,又撞进了另一重亮色地狱。
再加上剪裁形制的老气,只呈现出一种女企业家参加剪彩活动的气质。
后者,情况基本一致。
但青出于蓝的是,犯了过度具象化的毛病。
花啊草啊这一类的元素放身上,凡是过于写实,总是容易落了俗第的,要写意才好驾驭。
飞天奖的关晓彤和童瑶仍是绝佳的例子。
一个过于强调花的象形,一个是素净的墨竹,效果就完全拉开了。
得亏沈梦辰最后还有点理智,没把脖子上的沐浴球戴到红毯上去,要不然这身还能再过时多十年。
还有一种不合理是什么呢。
挑了需要破格一些的衣服,又没敢破格。
是为内娱 " 魔改礼服 " 传统的逻辑起点。
总觉得 " 这衣服很美,要是不这么露就好了 ",殊不知,很多衣服一定要点不扭捏的自信力去撑。
一缝补,反而露怯了。
所以,把不合适的礼服改 " 合适 " 了硬穿,也是不搭调。
比如袁姗姗的金鹰礼裙。
袁姗姗(裙子:Viktor & Rolf)
老实说整体并不难看。
但领口缝起来后,整件衣服没了透气感,显得太温良恭俭,很像迎宾小姐。
几步针,就把气场缝小了。
还有闫妮飞天奖穿的这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