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 /Tessa Brooks ( 裙子:Sophie Couture)
皱成一团的肉色内衬裙,把原设计的仙气全然抵消,颇有一种仙女穿秋裤的不和谐感。
对于原本就是高级设计的时装,任何修改都很容易画蛇添足。
当然,我不是说非露肉不可。
就说袁姗姗穿的这个品牌,同设计元素还不露肉的,可选项多到惊人,连更 " 干部 " 味儿的裤装都提供了。
Viktor & Rolf F/W 2023
何苦非要选一条不很愿意穿的?
其实,红毯艳压说难也难。
说容易,对有些人简直轻松到犹如呼吸——
从今年的金鹰视后殷桃,一条几乎素黑的裙子被她穿得犹如战袍。
到同样一身黑色纱裙,摘下飞天奖桂冠的热依扎。
意气风发,就是她们最好的武器。
红毯的存在本就是为了衬托她们,而她们恰恰展现了自己最动人的时刻。
这就是搭上了 " 调 "。
我最佩服内娱红毯的一点,是坚持。
这种 " 丑 - 挨骂 - 丑 " 的循环,基本已经延续了半部内娱史。
到现在也没有任何长进。
甚至于,内娱红毯的丑学,还能内销转出口。
内娱不少女星征战国际影坛,创造了一个离奇史话——
内娱人到哪里,哪里就是内娱。
2000 年,张艺谋凭《我的父亲母亲》在柏林电影节拿下银熊奖。
当时年仅 21 岁的章子怡首次踏上欧洲三大的红毯,就创造了个人的名场面——
尾随张艺谋上台,紧攥人奖杯不撒手的 " 蹭奖门 "。
当然,陈年八卦不是今日重点。
重点是她穿的这件,赤色鸳鸯肚兜。
放什么时候看,这种不正宗的 " 国风 " 似乎都和好看有些距离。
为什么?
因为 " 内衣外穿 " 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大相称,所以怎么看都觉得怪。
但她还不止穿了一次。
2001 年参加 MTV 电影奖,上半身一条手帕,下半身是茶叶罐,倒是挺中国味的。
只是煞白的眼窝又是妥妥的日本涩谷风,混搭得过分。
章子怡算是给内娱女星起了一个头。
在当时,所有的内娱女星几乎都有一个执念——
要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宣传东方美学。
可问题是,怎么理解东方美学呢?
当时的她们,无一例外都走向了国内各大奖项布置现场的风格:乾隆花瓶风。
故宫博物院
还一度把红毯变成了争奇斗艳的战场。
你自然不会忘记,当年范姐如何用几身长袍,把自己塑造成景德镇野生代言人,并掀起延续至今的 " 毯星 " 论战。
你也可能记得,2012 年大幂幂首登戛纳,穿得金碧辉煌。
却不单创造了 " 蹭红毯 " 这个名词,还留下了疑似被保安驱赶的黑料。
再到张馨予和网红徐大宝,逐渐从简单的争版面,进化到无审美、无底线的恶行消费。
内娱的作品走不出多远,红毯妖风倒已经吹遍全球。
其中唯有周公子是异数。
早年所有红毯,基本都发挥稳定——
全都朴素率真地丑着、乐观着。
而内娱特色红毯的最高强度输出,大概还得数 2015 年的 Met Gala。
主题好巧不巧,就是中国风的 " 镜花水月 "。
嗯,就是周迅说 " 好多人啊 " 的那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