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一直、也正在发生。
2
剧方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撬动观众非理性观剧?如何让观众上头?
靠剧情?那多费事儿啊!
靠演技?偶像演员哪怕有,恐怕也不多,起码没多到单靠演技就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的。
如果说《陈情令》开创了内娱什么风潮,那恐怕就是 " 花絮物料炒 CP 大法 ",以 rps 反哺剧集未必自它始(《上瘾》可能是祖宗),但绝对在它身上玩了个大的。
2022 年了,陈情令还有新花絮
此后不仅耽改学到了,言情也学到了,古偶现偶都学到了,剧剧如法炮制。
纵然炒大劲儿了会有后患,但先把剧播好了,平台和品牌那边才能交代,也就顾不得了。
所以这两三年里,几乎所有的偶像剧拍摄过程中,正片可以粗制滥造,侧拍团队一定要严阵以待,拍美、拍好,拍出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没准比剧本合理多了。
待剧播出时再有步骤、有策略地一点点放出来,引观众瞎遐想,勾观众上头,届时看剧没演技没剧情又怕什么?成熟的观众都可以自我脑补了。
所以从剧方策略来讲,沾偶像的剧集,不炒一轮 CP 怎么好意思出门见同行?至于到底是炒角色 CP 还是真人 CP,随着界限越来越模糊,官方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说不清楚了。
如果主演有公开恋情或已婚,这个操作可能还会收敛一些——不是不做,是相对暗戳戳,起码不会官方下场炒 rps。
但若演员公开形象是单身,那还有什么可顾及的?俊男靓女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谁又说得清呢?
所以当恋情的爆料突如其来,剧方总归是要崩溃一下的——太多策略要调整,太多物料要重新甄别,准备好的文案和话题改了又改,男女主配合的营业也要再三斟酌。
原来本可以无所顾忌,现在不仅怕起反效果,还容易被指摘 " 吃相难看 "。
那有人说,对《长风渡》和《宁安如梦》总该是好事吧。
首先,让我们祈祷他们届时尚未分手
其次,嗑 CP 惹人上头的奥秘,很大程度上是" 若有似无 " 和 " 蛛丝马迹 ",是观众参与其中的猜测与探寻,直接一个笃定的答案喂到嘴边,甜也不是不能嗑,少了一半乐趣而已。
最后,要是真情侣还在剧里演得毫无 CP 感,尴尬不尴尬?
3
是否影响的关键是?
对《卿卿》剧的评价,大家参看今天的二条,在这里不多赘述,一句话概括:
我认为这是一部类型稀缺、完成度高、各方面相对均衡的古装家庭喜剧,缺点是剧情过于 " 日常 " 而缺强钩子,且为满足最广泛受众而有些低幼感。
那么,恋情曝光对《卿卿日常》到底有无影响?
有,但主要在" 捧人 "上,以及" 捧人 " 成功而获得的额外红利上。在播放量等硬指标方面,应该并不动摇根本。
本来在主角的选择上,《卿卿日常》与迎合男性观众的《赘婿》不同,选择的两位主演,绝对有随剧播出成为一线流量的潜质。
但恋情一曝光,这个期待怕是要折戟了。
随之失去的,是掉坑 CP 或男女主演的粉丝准粉丝为剧额外付出的安利、二创、反黑等红利。
但在正常观众层面,《卿卿》的强竞争力尚未动摇,整个周末的数据也基本验证了这个结论。
上线第二日,伴随着恋情被曝光,爱奇艺热度于中午破 8000
在恋情瓜发酵 + 吃瓜群众疯狂玩梗 12 小时后,爱奇艺热度破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