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些事实是,单看阿瑟其人,又的确是可爱的。
阿瑟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以往很少作为一个单独的、独立的个体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
他那著名的父母总是如影随形。
从《阿瑟文学》到其他一些广为流传的片段,大都和陈凯歌和陈红夫妇有关。
比如,他们提到阿瑟的哥哥,会说,大儿子很聪明,上了 Wharton Business School.
提到阿瑟,却会说,这个儿子很天真,是我的天使。
陈凯歌声情并茂地表演阿瑟冲钢琴鞠躬的画面,感慨,这个孩子不一般。
就连他的颜值,也因为陈凯歌陈红的各执一词,成为笑点。
阿瑟还有些惹人发笑的视频。
脚滑。
掉凳。
手滑。
手瓢。
喝酸奶喝一脸。
钻袋。
似乎都一再印证着父母对他的定义,很傻很天真。
但 " 清澈的愚蠢 " 背后,是因为被保护的很好,所以难得的,在深不可测的名利场,还能保有的单纯。
他本人不用参与那些吃相难看的厮杀,所以比起来艰难上位的一些明星,他没有那么定时炸弹般的黑料,他就是会看起来更从容,更佛系,也更可爱一些。
阿瑟的火,离不开他家庭背景的加持。
但演艺资源的世袭,也不是今天的新现象。
当陈飞宇被当成资源咖的时候。
陈凯歌,是否也属于一种 " 资源咖 " 和 " 艺二代 "?
陈凯歌父亲陈怀皑,著名导演,执导过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铁弓缘》,还分别拿了第一届和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陈凯歌《霸王别姬》的成功,想必也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
他还和作家阿城有过一则轶事,阿城凭《棋王》成为文坛新星之后,有一次两人骑自行车遇到,陈凯歌喊住了阿城,调侃他:" 听说,你也会写小说啦。"
甚至,第五代就是文艺世家子弟的内部诗友会。
陈凯歌的发小,导演田壮壮,父母都是著名演员。
父亲田方,演过《英雄儿女》,还担任过北京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
母亲于蓝,演过《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
王朔、郑晓龙、叶大鹰、崔健,等等这些名头响当当的作家、导演、歌手,都是曾经的 " 大院 " 子弟。
不可否认的是,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只有他们才有条件接受到最前沿、最先进的文化洗礼,也因此才能留下众多经典之作。
他们 " 资源咖 " 的身份,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被大众喜爱。
不是每个人都会通过条条大路到达罗马,但对于阿瑟们这些新一代的资源咖们来说,却是直接就出生在了罗马。
是不公平,也许换另一个普通演员,做过两次主演,还没起色,就会慢慢被资本和市场抛弃。
太多比他们资质更好的人,或许根本不会得到他们那样的机会。
当然,资源到头来也只能是他们的入场券,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还得凭真本事。
可他们就算真的一直平庸,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不断地试错,直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如果 "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这句话是真的,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或许至多是,比别人承受更多的审视、批判与期待。
不禁要感慨一句,当一个人机会足够多,又愿意好好把握,就总能够碰上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
阿瑟大概是碰到了,而他现在,也才只有 22 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