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类似于话剧形式的拍摄。
律师的辩论、其他律师的冷眼旁观。
它不仅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让法庭戏变得有张力,还让观众一起参与对凶犯的审判。
而陪审团呢。
他们参与案情分析、犯人内心世界的刻画。
甚至还有 " 沉浸式 " 的,根据张显宗的口供,进入当时的凶案现场,参与他的杀人过程。
不得不说,导演对于这件 " 奇案 " 中的社会性,完全投射在了这 9 名陪审员的身上。
每一位陪审员都有着最显出的社会性格。
比如,有的是 " 奇案 " 迷,有的是花边新闻爱好者,有的是人云亦云的办公室白领,有的是全职主妇,却拥护着自己心中的 " 正义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审判这个案子。
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 " 正义 " 标准,有时统一,有时矛盾,却都被各自称为 " 正义 "。
为何导演要这样安排。
讲一个血腥暴力的 " 奇案 " 吸引眼球不行吗?
但演员、导演在戏里戏外,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该用怎样的眼光,再去看待这件案子。
说回原案件。
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周凯亮有着 126 的高智商,而谢臻麟智商只有 84,所以这就代表着周凯亮是主犯,并有操控、诬陷谢臻麟的可能性。
所以审判的结果,是周凯亮终身监禁,而谢臻麟只是以 " 阻止合法埋葬尸体罪 " 判处一年徒刑,因关押时间已过,所以被当庭释放。
但,根据媒体报道。
当时周凯亮向好友谢臻麟倾诉自己自杀念头时,对方劝他改变计划,杀害其他人向全世界报复;并且,周凯亮还指出,原计划是在深圳行凶,是谢臻麟提出的在香港行凶。
作为周凯亮的口供,可信度有待考证。
但就以智商一事去推断主谋与从犯,也有些刻板印象。
演员麦沛东说,在饰演唐文奇时,搜索这个 " 胖子 " 背后的资料发现,寥寥无几。
甚至就连当时的媒体都在导向这样的一个思考——
" 他一定是被高智商的所唆摆 "
被其他报纸传媒导向里这个思考
我们都倾向相信那个判决算是合理
因为他没有理由要杀别人的父母
Sir 在搜索资料时,也看到 " 疑似 " 是周凯亮的好友爆料,说 " 有人在装傻 "。
所以,还记得前面 Sir 说的希特勒与小跟班么?
仔细看,这一行字幕:
那个胖子,其实是否真的这么简单?
还记不记得,在法庭审判的镜头里。
张显宗笼罩在红色的灯光下,象征着他着实身上沾血;
而唐文奇这一身白光,就能说明自己是清白无罪,还是,他更为狡黠?
在此,你对凶手,是否又有了新的判断?
等等,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这 " 正义 " 不就是发泄仇恨的利剑吗?
当我们跳出这个设定看看——
真相如何,谁是凶手,在法律上也许已经尘埃落定。
犯罪过程扑朔迷离,甚至也与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现场勘验等有着更大关联。
《正义回廊》再次将此事重提,并非想重新追凶。
而是,如今的观众如何去客观地审视这件案件,并提出疑问,正义,到底是在为谁而战。
当我们每个人探视一件事,所呈现的不同角度。
究其背后的动机,是为真相,还是你心里的 " 正义 "。
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话:
制度是可以改,但为了私心而改的
那叫权术
明白了么。
当我们一直谈论 " 正义 " 的时候,它应该是一种准则。
而非是一种手段,或是排除异己的手段。
但谁又能做到完美无缺的 " 正义 " 呢?
03
继承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 Sir 一直有些遗憾。
当我们越来越对内地的院线片失望的时候,港片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阳春,而这其中的大部分电影,我们无缘在大银幕得见。
就不说去年的《智齿》《手卷烟》了。
拿现在还在上映的片来说。
不论质量如何,单从类型上,就有《正义回廊》《猛鬼 3 宝》《窄路微尘》等各种题材的电影上映。
以及《明日战记》与《还是觉得你最好》的势如破竹。
港片似乎找到了一种平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类型片来。
《手卷烟》继承的香港黑帮电影的传统,《浊水漂流》继承的是许鞍华的传统。
《正义回廊》同理。
电影的表面上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