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四哥,是一个懂事又执着的孩子。别的明星讲起进演艺圈的契机一个比一个戏剧化,而他只有笨办法,工作之余一有比赛就忙去参加,一直陪跑到第44次,才终于得到唱片公司赏识。
却没料到,公司打算包装他捧他的方式,居然是后患无穷的"碰瓷大法"……
或许是寄希望于马浚伟这斯文清秀款的长相收割少女心吧,不造公司哪来的勇气,硬是要把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新人和天王偶像们捆绑。
93年发第一张唱片,就敢打出"他不是学友,他不是克勤,他不是黎明,他是马浚伟"的口号来宣传。
当年的饭圈怒起来激烈程度不输如今,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十八线这么做通常分分钟喜提黑话题大礼包,而那个年代的迷妹们呢,则选择当面喝倒彩。
整整两年时间,几乎不管到哪儿演出,迎接马浚伟的都是360°嘘声环绕,甚至还不等他开口唱,听到名字台下便自动diss.
最让他腿软的一次,是在众星云集的慈善拼盘演唱会上。主持人一个"接下来有请黎明"的玩笑,直接把气氛推向了尴尬的高潮……
别的同期歌手出去都能得到热烈欢呼,只有马浚伟被全场喝倒彩,躲在后台默默流泪不敢出去。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伤人程度基本就相当于八十年代的"黑海"了叭?
当然,这策略也并非完全失败,他的首张唱片卖了个开门红。可在嘲声中撑到96年,公司却不打算与他续约了,一出道就历经演艺圈冷暖的四哥,做出的选择是退圈回去接着卖化工原料。
是一个人,一部剧,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是TVB高层曾励珍,而曾励珍带他去试镜的那部剧,正是1998版《鹿鼎记》。
据说"康熙"一角本来属意古天乐,最终幸运地落到了既没人气也没经验的马浚伟头上时他压力很大。拍摄时没有自己的戏份也留在片场"偷师"学习。
青涩的确是有, 而这个人物和他也的确是很合。因此才有了鲜活而讨喜,大受欢迎的"小玄子"。
金庸先生曾对他说,看了那么多版本,觉得他是最像《鹿鼎记》中"康熙"的一个。
具体说起什么情节来可能已经模糊,but一个胸有大志的少年天子与一个嘻嘻哈哈的假太监互瞒身份,在拳脚之中纷扰之下给出真心的情谊却难忘怀。
"小桂子,小桂子,你在哪里?小玄子记挂着你啊……"
同年,《妙手仁心》中性急冲动又乐观稚气的张家裕(JOE)也为他拉到不少好感。
眼看险些停摆的演艺事业终于走回正轨,马浚伟要父亲提早退休,自己可以挣钱来承担家用了,看似苦尽甘来的节奏,却没料到,他生命里要面对的坎坷还远没有尽头。
自他6岁时就已患癌的母亲,这些年里在好转与复发的反复以及化疗的痛苦折磨之中,慢慢失去了味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机能,到99年情况极度恶化,对健康的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张嘴成为了难以跨越的生死关卡。
母亲坚强对抗了病魔那么久苦苦支撑到现在,唯一念头,只剩下了希望往后不会再有痛楚,因此不愿接受手术。
宁愿自己替母受苦却没有办法的马浚伟,为了让妈妈能够进食维持生命,决定听从医生建议劝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