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出来了。
虽然已经没多少人关注,但 Sir 还是想提一个人。
因为在今天之前,这个名字,也一直是 Sir 心里的无冕之王:
林家栋。
上次见到他,还是香港金像 40 小寿落幕时。
他是全程忙前忙后的 2 号陪跑选手。
照顾前辈,扶谢贤上台领奖,下台休息。
还小心翼翼地帮老爷子拉上摘下的口罩。
△ 肥雪你怎么肥事,偷偷摘口罩是吧
从籍籍无名的配角,到金像奖,再到今天。
他也从曾经的 " 东莞仔 ",逐步成为了承前启后的话事人。
《手卷烟》作为 2020 年唯一一部在香港本土拍摄的电影,拿的是香港电影发展局 " 首部剧情长片计划 " 的资金,只有 325 万港元(266 万元)。
问到林家栋为什么愿意零片酬出演时,他只说了一句:
业界要守望相助,各行各业也—起面对疫情问题,惟有逆境自强,目的除支持新导演外,也希望更多人有工开。
是同此凉热,更是香港艺人薪火相传的自发与自觉。
他生长于香港电影最繁盛的时代,看遍了风云人物的繁花似锦。
成为栽树人的他,也耐得住花谢后的寂寞。
共同守候着下一个春天。
01
港娱打工人
不少人记住他,是从杜琪峰《黑社会》里的东莞仔。
奇怪的是,作为黑社会中的吕布,武力值爆表的他最高光时刻并非 " 车厢战神 " 的生猛打斗。
而是香港电影四大难学名场面之——
东莞仔跨栏。
△ 另外三大:渣哥跳舞、乌鸦问好、白毛走路
丝滑中带一丝狠辣,灵活中带一丝骄傲。
对比后面努力中带着笨拙的手下,嘴里刚嚼完菠萝包的东莞仔闲庭信步,丝毫看不出马上就要和大佬对线。
一秒前是慵懒的闲,一秒后是厮杀的狠,这种反差实在好看。
这种反差,也贯彻了林家栋的演艺生涯。
张艺谋在《晓说》里曾说:一个演员的成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天爷赏饭吃,一种是祖师爷赏饭吃。
前者幸运,依靠独特的外貌气质,和极高的灵性,碰上适合的角色一举成名;后者辛苦,从演小配角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名。
林家栋是后者。
毕竟当年的港娱圈,靓仔横行,神仙打架," 连张国荣都要熬十年 "。
所以,要么要帅到无线五虎、四大天王一样惨绝人寰,要么就要欧阳震华、黄一飞一样怪出特色。
林家栋呢?
大额宽脸,浓眉高鼻,下颌钝感,勉强算帅,但也没突出特点。
△ 《文雀》震波:平平无奇林家栋罢了
这可不是 Sir 说的,甚至有人比 Sir 更狠更直接。
1987 年,林家栋报考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他是最矮的一个,老师第一次见他就直言不讳:" 你外型不行,只有靠自己努力。"
不得不说老师眼光毒辣。林家栋一出道就跑了七年龙套,不仅人物没有台词,有时候当替身还要赤膊上场。
明星云集的 88 版《太平天国》,林家栋只能默默拉紧头顶的红头巾,留下了一个转瞬即逝的俘虏身影。
△《太平天国》士兵范秀明,要求 " 后背出镜,全不露脸 "
我算全班最差的那个,每年加工资加的最少,每个同学都有选角的机会,我却做了五年才能自己选角。
——《新京报》林家栋采访:无论角色大小你记住这张脸就够了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他的努力坚持入了金牌监制梅小青的眼,可他的脸太普通。
要让观众记住,首先要成为 " 红人的脸 "。
1995 年,他在 " 山寨了整个香港娱乐圈 " 的《娱乐插班生》中,因为成功模仿张学友一首《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一炮而红。
△ 妥妥《百变大咖秀》前身
《万里长情》剧组里,他结识了伯乐万梓良,成了他的男缪斯。
深耕电视圈,努力如他留下了不少经典角色。
《河东狮吼》的苏东坡、《金装四大才子》的文征明、《碧血剑》里的袁承志、《难兄难弟之神探李奇》的谢四 ……
虽然人设千差万别,但情感大起大落的电视剧演法大抵相同——
作天作地、傲娇耍横时挑眉瞪眼;舞枪弄棒、习文浓墨时威风凛凛;正气凛然;谈恋爱时也多半是羞赧的角色,做害羞状就好。
林家栋早已对演技高度同质化的自己相当不满。
他始终认为,表演应该来自于生活,如果一个演员忙到没时间观察周围的生活,那他肯定无法塑造出更加真实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