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场瘾君子吞毒后上厕所拉出来的戏,导演对演员脱裤子怎么处理还在犹豫。
可没想到——
摄影师刚做好准备,他马上把裤子脱下来了,吓得摄影师蹦起来,让他把裤子穿好。家栋却觉得自己的表演很自然,要拉出白粉,当然得脱裤子,难道拉在裤裆里吗?
《智齿》里的林家栋,进阶成了疯。
他成了以老带新的大哥,带着李淳在 " 垃圾之城 " 闯荡。
这回他依旧很惨,因瘾君子王桃,他丧女、妻子变成植物人,他成了嫉恶如仇的警察。
目露探寻之色的同时,他颤动的瞳孔透出着隐隐作祟的疯狂。
他像鬣狗一样敏锐,闻尸体,抓罪犯,与毒贩厮杀搏斗。
泛滥的暴力下,是对死亡的麻木。
无瘾,心魔自成瘾。
最危险的时刻,才能让他感觉自己活着。
在林家栋看来,无论是随地脱裤子的瘾君子,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理解人物的过程,是无比刺激和过瘾的事。
回到那句,为什么是林家栋?
因为 演戏于他,诚如林雪所说。
他已经入魔了。
04
熬出头,熬下去
相比于早就名利双收的明星,林家栋依然 " 清贫 "。
出道 30 年,归来仍是三无影帝——
" 没女友、没房、没片酬 "。
拍拖八年的女友,因为他工作太忙和他分手。
这并非托词,连劳模古校长都称 " 再忙也忙不过林家栋 "。
△ 腾讯网、icable.com
光是这两年待播的电影,就有 9 部之多。
而他的身份也不只是演员,还同时是制片人和编剧。
这并非一时兴起的玩票或友情帮忙,而是他深谋远虑的实践。
从 2011 年,还在刘德华公司的他,就开始尝试做制片人。
因为很中意《打擂台》的剧本,就介绍给了刘德华,并成功说服他投资了这部片子,从最初的剧本策划到之后的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全权把控。
第一次当监制的他,零制片收入,影片上映后也没要分红。
△ 这就是愿意投资青年导演的男菩萨吧
却没想这次投入给了他一次实在的惊喜。
小成本的《打擂台》击败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 2》,摘得第 30 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激动之余,他觉得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打擂台》的成绩不论好与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后面的精神,后面的意义,是香港人的精神,是香港电影的精神。
——第 30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
△ b 站 @up 轻松颖
什么是香港电影的精神?
《打擂台》中有句台词:" 不打,不会输,打,就一定要赢。"
林家栋在电影擂台上 " 打 " 了很多年,也 " 输 " 了很多年。
但他却一直守在擂台上,挺着不算坚硬的脊骨,屹立不倒。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因为倒,就势必会跪。
片酬赚得少,不是没人找他演戏,而是他不愿将就。
好多(人找我),最近都还有人叫我,我都说︰" 不好吧!" 我都怕自己没有体力去应付。要知道国内拍剧好狠,香港大约三组戏拍一集,但大陆讲紧是 2.7 组,多压缩。我已习惯了电影圈生活,有时间让我去揣摩角色,不是一打灯就拍,所以都推掉不少。
——浙江新闻台:金像奖上《树大招风》完胜,终于有人注意到林家栋了!
与其去拍烂片,不如去给新片配个乐。
△ Sir 愿称之为六边形战士
更多的时间,他转战幕后。
去挖掘好剧本,资助新导演,为香港电影的工业体系添砖加瓦。
他知道,年轻人才、新技术才是香港的未来。
每一个年代都会有新一代出现
他们的视觉、技术也会随着社会进步而不同
……
我觉得终于见到这种活力
出心出力、义无反顾是我所欣赏的
这种态度值得去支持
△ createhk fffi《手卷烟》林家栋采访
而他作为演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拍戏中传承了下去。
虽然没有凭《智齿》拿最佳男主,但却磋磨出了刘雅瑟这一最佳女主。
把真看、真打、真感受这一 " 林氏传统 ",保留了下来。
△ 估计刘雅瑟看的是林雪的采访(源自 " 娱乐新闻台 ")
在金像奖影帝的颁奖礼上,他像往常一样,领奖词临场 freestyle。
可扑面而来的真挚却令人动容。
在这么多年里我自己觉得
演戏 真的不分年纪 也不计较颜值
最重要的是自己用心 做好那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