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时不轻易出手,但碰上捐款这事,珠宝却按箱抬出来 ……
就连男主府上本该给男女主爱情搅局的义妹,也是一个光打雷不下雨的嘴炮王者。
设定展开之初,怎么看都是笑点密集的轻松小甜剧。
但随着故事的进一步深入,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起来。
这边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线一路展开,那边又联动嫂嫂、弟媳们组成了姐妹团,而女主俨然是这其中的团宠。
为了让女主在宫里的培训中考取第一,姐妹团二话不说选择了交白卷助攻;
嫡长主看男主不顺眼使绊子,暗示所有人都不许去赴他的家宴,但为给女主撑腰,姐妹团排除万难,冒着被惩罚的风险前来捧场。
在女主的带领下,每个少主的后院都团结一心,满心满眼只有姐妹情。
为证明女人也和男人一样有头脑赚钱,几人甚至准备合伙开酒楼。
这熟悉又刻意的现代思维姐妹情,被不少网友讽道:
" 一声姐妹大过天,甭管合适不合适,咱先把 girls help girls 宣传到位,才是重中之重。"
连身材焦虑这种 " 当代 " 流量秘密,都没能逃出其魔爪。
而另一边,男主迎娶的正室夫人,一出现就仿佛化身男女主的人生导师。
负责给二人做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咨询、事业运势预测和少夫人合格培训等 NPC 工作,对外是 " 贤内助 ",对内是男女主爱情的助攻。
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挂在热搜上被骂的话题词 " 史上最好的主母 "。
这也正是不少观众诟病剧情的地方:
一边娱乐化消解女性在封建规制下的互助和困境;
一边用搞笑情节弱化男权社会下,真正坐收渔翁之利之人的存在。
凡此种种,有种既试图靠甜宠剧情讨好大多数观众,又妄想见缝插针穿插进女性意识,以至最后的结果很难不沦为 " 四不像 " 的荒谬感。
而这类现象,在近几年的国产影视中屡见不鲜。
《梦华录》中女主多次和姐妹强调 " 女子贵独立 "" 不比男子差 ";
但与此同时,剧情所展现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靠着男主 " 宰相之子 " 的身份而解决的。
抛却原著底层女性互救叙事,着重于俩人纯洁爱情的刻画,屡次遭网友吐槽。
无独有偶,《斛珠夫人》在前期营销时,多次强调剧情展现的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艰难成长与家国情怀。
但实际播出后的剧情,却始终围绕师徒恋大做文章,没能逃出世俗观念的套路,引发观众诸多不满。
久而久之,观众也被这种 " 诈骗营销 " 和 " 割裂式剧情 " 投喂到麻木。
细看这些因 " 营销女性意识 " 翻车的古装剧,不难发现,他们的问题都在于——
想要的太多。
既不想放弃女性意识的流量,又囿于甜宠的故事套路。
不难看出剧方的创作意图,近几年,女性意识成为影视创作的题材大流。
但拍来拍去,却少有剧集能将其剖析深刻,大都浅尝辄止,停留在喊喊口号的表面,让 " 她 " 成为宣发中的流量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