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型选手的现状令人惋惜。
惋惜的不是他们呈现水平的同质化,而是在这样的工业体系中,多的是消耗演员的作品,缺的是适合演员的作品。
70 后 80 后作为演员身份成长时,尚有文艺片生存的土壤,有不完美的人物形象存在的空间,有宽容的大众舆论场,他们成为明星的底色,是人性的生动。
到了与中文互联网时代一同成长起来的 95 后长成时,世界日新月异。一个人蹿红的速度快到让他们再难有耐心钻研所谓业务能力。
他们同前辈一样,依旧是在 20 来岁的年纪荣誉加身,只是他们的荣誉不是专业奖项赋予的,是粉丝经济下的商业价值赋予的。
他们的天花板被杨幂们在一次次的无效转型中反复演示着。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实力派的得奖似乎在说:业务能力强的人不怕晚红。
坏消息是,流量与奖项的分野,越来越清晰了。
吴怼怼工作室出品
吴怼怼,左手科技互联网、右手文娱与消费。钛媒体 2021 影响力创作者,领英 2020 年度行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7 年度作者,新榜 2018 年度商业观察者,DONEWS2019 年度十大专栏作者,NEWMEDIA2019 年度科技新媒体,天极网 2019 年度影响力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