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之祖
字仲阳(公元1032年-公元1113年),北宋医学家。作品有《伤寒指徵》、《婴孩论》、《小儿药证直诀》等,尤其《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儿科专著,对儿科发展以及独成一门学科做出贡献,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为后人治学研究树立典范。
8.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朱震亨
滋阴学说倡导者
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元代医学家。首创“滋阴派”,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他治病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故为“朱一贴”。
9.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
药圣
字东璧(公元1518年-公元1593年),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朝医学家。作品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其中《本草纲目》三次易稿,花了三十年,是我国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
10.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葛洪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
字稚川(公元283年-公元363年),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东晋医学家。作品有《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记载,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