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我近年来看过感触最深的电影之一,久违的现实主义题材,从国家及社会层面,从个人及家庭层面,都可以深入思考。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人类对于“死亡”既敬畏也恐惧,当死亡的危险讯息来临时,每个人都想拼尽全力的活着,哪怕只有一线的生机,都要努力地抓住每一个能活下去的机会,而影片故事便是由这个“机会”开始。
影片讲述了一个卖印度保健药品的小老板程勇,巧合之下和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相识,进行走私印度 “假药”格列宁成为独家代理商的故事。程勇从代理卖“假药”开始,慢慢成为小公司的老板,最后变成让病人活着的“药神”。故事以2013年的陆勇案为基础,做了戏剧化的改编,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生动展开小人物坚韧的描绘。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触摸到真实的痛苦以及对生的强烈渴望;可以感知值得被相信的良知;可以洞见情与法、良知与规则的冲突。
程勇最终因贩卖走私药被逮捕,被判入狱五年。这是一种小人物的伟大 “济世情怀”与自身渺小力量的悲哀,也是一场社会上关于情于理争辩的缩影。一面是令人窒息的高价药,一面是对弱势群体的打压,一个个病人在生命与金钱之间的取舍,更是现实的良知与规则的纠缠。正如主人公程勇扮演的“药神”,影片却偏偏命名为“我不是药神”,“药神”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政府在不断完善医疗制度中所释放的“医改红利”,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福祉的改革,是不断完善的医药法律制度,以及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这些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药”。
影片的结尾留下了光明的伏笔,程勇出狱后和那位警察的对话 “以后不用再卖假药了,没人买了,药纳入医保了”白血病药被列入医保用药,慢粒白血病人有了生的希望,正如影片最后占据荧屏两个大大的“希望”字样,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看过一句话,善良是世间治疗所有疾病最好的药引。程勇在人性善恶的斗争中,选择了救赎自我、救赎他人,有爱也有被爱。 “苦海倾覆,方见善舟,强者自救,圣者渡人。”电影《我不是药神》让人唏嘘 让人反思,也让人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