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爸爸守在楼道口的车里,从7:40等到了7:46。
2020年的“迷雾剧场”一度捧出了“现象级”热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等。
3月的《猎罪图鉴》强势开年。凭借“模拟画像”破案的创新设定,为悬疑短剧趟出一条新路。但热度较之前列,仍难望其项背。
最有希望的《胆小鬼》,纵有“中国版《白夜行》”原著打底,亦没逃过烂尾结局。
但看了目前几集,有点《隐秘的角落》内味儿了——
布景上,但凡你能看到的,都还原了生活的质感和细腻:冬天败了的花,老旧的居民楼,和破败的楼道。
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车不分流的老小区。
重要的是“生活流”,以及躺在洪流里的普通人隐秘的无声的告白。
这大概也是近年来国产悬疑剧的标准套路:
冲上热搜话题的反而是自带社会情绪的“小事儿”“破事儿”。
看剧多了,就知道话题指向又是一地鸡毛又无力摆脱循环的中年困境。
所以,Sir先说结论,《消失的孩子》品相在及格线之上,目前开播8集,硬核悬疑元素还欠奉。
但它在“隐秘套路”的指引下倒是把旧题翻新了,想不到吧:
除了8.6分的《海葵》,《轮回前的告别》也在豆瓣拿下8.2高分。
坦白说,Sir对国产悬疑剧已经有一点点审美疲劳了,业务习惯照例要盘一下新剧,没想到这部戏的开场还是让人有些唏嘘。
这是Sir朋友圈复制过来的“清晨”吗?
画面打开,就是怼脸的丧气,粗糙的皮肤,青色的胡茬,起球的睡衣。
闹钟声中惊醒,老婆问这脸色咋那么差,男人没脾气地回答肝到凌晨三点,就为了一千二的私活。
老婆撇了撇嘴,嫌少,但也承认,行吧,就当孩子下学期兴趣班的学费吧。
工薪家庭的清晨从来都不是岁月静好,鸡飞狗跳才是日常。
消失之前的孩子叫杨莫,一边吃早餐一边要听着妈妈陶芳(李晟 饰)数落,这作业怎么做成这样,你让我当妈的脸往哪儿搁。
总而言之,三口之家的生物链关系就在一地鸡毛中逐渐显形。
这个时候,观众就会恍然大悟,正片开始前的画面早已提示,杨远在梦中爬单元楼,始终打不开401的房门,他自述:
你的生活陷入一种循环的困境
同时,也是唯一能打破惯性的——
杨莫失踪,这个看着眼熟但又乏善可陈的青岚园(小区名)401就被剖离出残忍、峥嵘的一面。
中年焦虑一旦被装载在以爱为名的鸡娃轨道上,带来的就是对亲子关系中每一人的折磨。
孩子消失后,剧情惯例是要在破案中间穿插闪回,穿插回忆,观众也就补上了对于杨家的印象。
杨远早已对职场上的人情世故厌倦、疲惫,就一心想缩回小我、小家中。
孩子消失的那个清晨是冬至,他还很nice地提醒妻子早点收工回家吃桂圆烧蛋,结果被冷眼怼翻——与小情小调相比,当然是赚钱更重要。
这才导致他没有等着跟孩子一起出门,而是先下楼先打火,把车停在单元门口。
Sir懂,你们也懂,多少中年男人珍惜一天中那几分钟待在停车场、驾驶舱里的“贤者时光”。
妻子也懂,孩子消失后,她尖锐地斥责,是不是你玩手机,走神了,根本没有看到孩子走出单元门。
反正卷不动了,就多抽时间陪孩子,哪怕撒谎也给杨莫弄来一条喜欢的小黑狗,寄情于娃。
杨莫喜欢的小黑狗,被陶芳以影响学习为由赶出家门。
陶芳:还有之前说什么不让他上兴趣班了,
杨远:不是你想想,咱逼着他上这么多课
现在花着钱 花着钱遭着罪何苦呢?
陶芳:花着钱花着钱 合着你是心疼钱了是吧
他渴望宽松快乐的氛围,但总是被给予很多期望。
这份期待过于沉重,以至它成了杨莫的枷锁。
当小黑狗被送走后,他也想逃了……
在揭晓杨莫到底是怎么在至亲、两个成年人的眼皮子底下“消失”,去哪里了,有没有生命危险,就建议去追剧看了。
但Sir可以剧透一个细节,杨远夫妇发现了一具狗的尸体,最初还以为是杨莫。
陶芳跪倒在地,悔恨大哭,怕杨莫步后尘的相似担忧而导致的崩溃。
终于,她松口了:别说养狗了,养什么都行,只要莫莫回来。
有一点是肯定的,Sir想到了微博上不时刷到因为被父母鸡娃鸡出心理疾病甚至铤而走险的案例。
就想说:并不完美的父母为何要逼着孩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完美的。更何况这种完美本是源自于他们对自己的不满,是虚假而于事无补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