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对老子道德经的理解 道德经 弱其志 老子道德经含义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09-21 道德经   老子   含义

前面老子提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因为人所认知到的客观世界很小,而“无”很大,也就是未知的客观世界很大,即使是“有”的世界,我们也没有完全探索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虚心使人进步,或者说人们带着空杯心态,才能接受新的知识,才能进步。

我们现在家长觉得孩子谦虚不好,显得自卑,所以他们认为的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是这样的,什么都是你最行,你最棒,这就把孩子当气球一样吹,能力不够,一戳就破。

前面讲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温饱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需求,这个生存的需求满足不了,其他的都无从谈起。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的是,我们现在天天吃饱穿暖,追求名牌,住大房子,也就几十年的事。从古至今,为政者谈的都是内政和外交,内政中人民的衣食住行,其中粮食尤为重要,哪个地方闹饥荒,是会出大问题的。

有人会拿这个“弱其志”来说事,再加上后面章节中有“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更加坐实了老子是在教为政者施行愚民政策。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正向积极的角度和老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来解读这个弱其志。

为什么要弱其志呢?这跟前面“不尚贤”的解释相对应,不尚贤对应尚贤,与弱志相对比有强志。弱志与强志不一样,强志是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比如刘备说,我一定要当皇帝,这是强志。而我为天下苍生造福,这就是弱志。我一个月挣三千,一年后我一定要挣三千万,这是强志,订的目标高到自己都碰不到,这个是假目标。我一个月挣三千,一年后每个月挣五千,这个目标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实现。用现代的话来说,弱志就是要先定小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完成你的人生大志向。

老子强调无为、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为虽然是最大的有为,但是不是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以自我为中心,无为是以他人为中心。强志跟弱志,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以他人为中心,以他人为中心都叫弱。比如有的妈妈说,我一定要让你把作业写好,看起来好像是以他人为中心,其实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想想看,作业写不好,不让你睡觉,是我在控制你,我要你把作业写好。

以他人为中心是,宝宝,你作业写好了,早点休息,早点睡觉。这是关心他,并没有要求他。你的时间你要自己掌控,如果你无聊的话,我们定一些规则来帮助你,这就叫弱、无为、以他人为中心。

想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生活,弱是对的,不要有太大的志气。选拔人才一定要强化他们的弱志,为什么要弱?人才不要野心太大。

最后就是强其骨。这个好理解,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差是不行的。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把这句话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所以,圣人教化民众,要使人们保持空杯心态,虚心好学。要使人民劳有所得,从而不为温饱而担忧。引导人们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天马行空的非分之想。同时,努力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能锻炼。引导人民对知识充满渴望,减少、消除不切合实际的欲望,这样,有人忽悠你去干什么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你也很清楚那不是你的需求。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就不敢蛊惑人心,煽动民意了。

虚心好学、吃饱穿暖、合理规划、身体强健,这些都是人民的追求,是客观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所谓的圣人的作为。如果圣人都是这样的无为,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团队是治理不了的呢?mIm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老子《道德经》精选,老子道德经上篇
  • 没有几个人希望你过得好
  • 全网模仿的“甩头学霸”,别被他的外表骗了!
  • 心静如水,人稳如山
  •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大事能静,烂事能离,顺事能敛
  • 攀登中岳嵩山金壶峰
  • 推荐阅读:保持平衡状态
  • 聪明人,一辈子,三不争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两句话就行了
  • 夜读丨人到中年: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