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北汽蓝谷也不得不依赖外部输血。7月16日,继2021年5月的55亿元定增之后,北汽蓝谷再度发布公告称,拟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资约80亿元资金,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令人唏嘘的是,北汽蓝谷的实际资金分配中,研发投入却被营销费用大幅挤占。数据显示,2022年H1,北汽蓝谷的研发费用为3.74亿元,同比减少7%,同期,北汽蓝谷的营销费用为8.9亿元,同比增长67%。此外,管理费用同比增长9.8%至4.6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3%至3.06亿元。
2022年H1,北汽蓝谷的总运营费用为20.3亿元,同比增长增长18.6%,其中,营销费用占比超过4成,研发费用占比却不足两成。对于营销费用的大幅飙升,北汽蓝谷方面将其归咎于渠道建设及运营费用的增加,但从结果来看,2022年H1,北汽蓝谷的自营网络中,其实只增加了3家直营店。
对于外界来说,体感最明显的仍然是北汽蓝谷的大手笔广告营销。今年4月和5月,北汽蓝谷为推广极狐新车,连续独家冠名崔健和罗大佑的线上演唱会,据悉,两次演唱会的曝光量分别超过16亿和27.7亿,不过,这些流量却并未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而单次演唱会成本却高达上千万。
一边是新车销量没有打开局面,另一边是成本及费用大幅攀升,反映在财务上是北汽蓝谷的亏损持续恶化。2022年H1,北汽蓝谷的净亏损为21.8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0.3%,这是过去10余年来,北汽蓝谷H1亏损首次突破20亿元,此前,北汽蓝谷已经连续两年总亏损超过了50亿元。
虽然同样处于亏损境地,根据赛力斯最新发布的预亏公告,2022年H1,预计净亏损在16亿元~17.6亿元之间,但赛力斯方面预计,2022年H1,总营收将同比增长62.5%~70.6%达到120~126亿元。对比之下,北汽蓝谷的总营收不及对方的1/3,总亏损却比后者高出4~5亿元。
与此同时,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也从去年同期的65.87%上升至74.86%,截至6月末,北汽蓝谷账面上的货币资金还有94.5亿元,较期初下降1.06亿元,抛开11.3亿元限制性资金及60.76亿元短期借款,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大约在22亿元左右,对于处于投入期的北汽蓝谷来说并不宽裕。
不过,北汽蓝谷正在收缩外部投资,根据最新的动态显示,7月15日,北汽蓝谷旗下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与屹唐盛龙半导体产投正式签订合同,将以6754万元出售北京国创中心12.38%的股权。此外,北汽蓝谷此前拟斥资15.73亿元投建的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现在也已处于暂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