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角环节,她希望找到一些会乐器的小演员,最终帮她实现这个想法的是短视频平台,“因为想找一些大山里的孩子,有一天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个特别会敲碗的男孩,就联系他来试戏。虽然小朋友没有演戏经验,但非常有天赋。这个选角的过程也非常符合我们影片的主旨——让所有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现实题材影片不仅需要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需要演员的真实表演带来张力。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就是要不断精进自我。
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聚焦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面对阿尔兹海默症。老戏骨吴彦姝、奚美娟、朱时茂实力担当,青年演员文淇的加入,让这部现实题材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年龄跨度。
在本届大学生电影节上,作为青年演员代表的文淇也受邀担任大学生电影节“青春同路人”。谈及自己的表演之路,文淇说,她不断让自己“走出去”,观察生活、感悟世界多样性,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去面对角色。
文淇说,自己平时以观察人为乐趣,平时自己有空的时候,喜欢出去走走,看看周围发生的事、身边路过的人,感受世界的多样性,“这种观察家式的生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谈到如何把生活上的感受回馈到表演中去,文淇认为,她始终是在用真实的感受去面对角色,“比如需要我难过的时候,可以拉开我心里的一个小抽屉,把难过的情绪拿出来。”文淇表示,“虽然可能我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会尽我所。用之前张国立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觉得这也适用于每一个现在觉得自己没有崭露头角、前途未卜的年轻人。”
对青年演员来说,在流量即认可的时代更需要练内功。青年演员张予曦,以模特身份出道,有很高的人气,出道以来,从古装仙侠、武打动作,到青春校园、都市爱情均有涉猎,以多变的风格、灵动的演技及出色的角色塑造能力为观众所熟识。张予曦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自己通过不断挑战全新的题材、迥异的人物角色,不断积累经验、常学常新。比起关注自己的“流量”,她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磨练演技上,“只要平稳地、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前走,不断地拍戏,就会收获一些喜欢你的人”。
一部电影能从构思拍摄走到最终排片公映实属不易,而让电影走向观众消费并收获高票房,却离不开持续而有效的宣发。
近年来,电影宣发已经不单单是影片的主创们巡回式路演,在时效、内容、载体与形式上也迎来了多方面的革新。特别是对于现实题材电影而言,电影点映、直播带票、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电影与青年观众间的重要桥梁。
“短视频平台正成为现实题材电影宣发的主战场。”大象点映宣传副总监肖副球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往,很多电影的前期宣传物料会集中在电影花絮、制作特辑、宣传曲这些电影周边信息,大家会默认不涉及核心剧情。”
他和团队最近观察到现实题材电影宣发的一些变化:“在影片登陆流媒体平台后,短视频平台博主,特别是二创传播博主,进行完全剧透式的短视频二次传播之后,让电影得以在观众群体破圈,也让更多年轻观众进入影院,二次反哺票房。”
在宣发行业从业者看来,这是一种新兴的、大胆的形式,和现实题材的影片也有一定的适配性。“剧透式宣发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电影宣发套路,但这对于短视频平台青年受众来说或许有别样的效果。”肖副球说。
“更自觉的类型意识、更多样化的题材、更强的工业意识是近年来中国青年影人,为中国电影工业提供、展现的三重新意。”在本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很多讨论围绕青年影人进入现实题材带来的新意展开。
在青年电影人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副教授陈刚谈道,“一方面,青年导演用类型的框架去表达个人对于生活、对于现实的感受,这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青年导演的多元化创作跟他们更多元的学习经历和学历背景有关。”
陈刚特别谈到电影工业和科技技术的加持,“电影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跟艺术的发达,更多是靠工业技术支撑。特别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动作和表演捕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这些方面,青年导演走在了前面,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流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彰显青年影人新声的讨论中,“新主流电影”成为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