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9月1日-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在浦东张江和徐汇西岸设分会场,并在北美、欧洲、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设5个海内外分会场,实现多地联动。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为主题,着重把握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融互促的发展趋势,连接汇聚世界人工智能最新观点和成果,传递无界共生的创新理念,展现上海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份最新出版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硬核书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数字时代,智能社会治理备受关注,对人工智能相关伦理、法律与治理问题的研究也亟待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系列丛书聚焦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安全、治理和社会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致力于持续跟踪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助力推动“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建设。
本书简要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的设计和使用相关的法律问题,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与数据保护、刑法、侵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的问题,同时比较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在内的多个法域的法律法规和判例法。本书重点内容包括:
• 讨论法人的概念,以及随着人工智能在智能方面的发展,法律如何应对;
• 介绍适用于人工智能的现行法律法规,并确定未来可能对法律提出挑战的领域。
本书从算法所使用的数据、算法作为代码架构的直接规制、算法作为行为助推的间接规制三方面入手,使我们了解算法是如何治理当代社会,我们所遭遇的经验现象都由哪些技术过程与商业考虑支撑;同时,介绍算法治理的哲学、社会、政治、法律影响,算法对人类主体性、法治基本原则、政治共同体建构提出了哪些挑战,使我们知晓自己所处的后人类主义之深刻境遇,我们不能再以主人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
本书从哲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一个在心灵哲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中新出现的重要理论,即“预测加工”(the predictive processing)。预测加工理论认为大脑本质上是一台“假设—验证”机,“假设—验证”机制尝试对从世界中接受的信号进行预测并达到误差最小化。该理论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理论论证支持,另一方面简洁优美,提供了一个能够统合知觉、行动、注意等诸多心灵功能的“大一统”理论框架,因此极具吸引力。本书是第一本关于该理论的哲学、认知科学专著,霍威在书中从认知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ai的发展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让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业经济和高端服务领域。乐观主义者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会摧毁许多工作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悲观主义者认为智能化机器人最终会影响整个人类命运。无论如何,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势必会减少税基,给每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机器人征税则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本书作者试图为ai和机器人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税法上的定义,并考虑赋予机器人法律人格。本书详细探讨了未来机器人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侧重于机器人的使用征税,第二阶段则将机器人视为独立纳税人进行征税。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推动着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独角兽·人工智能”系列图书持续关注法律与新科技交叉领域的选题,今年连续第五年出版。
作者伊恩·伯尔勒认为,在一个日益依赖数据并同时规避风险的社会中,有证据表明,如果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不加控制,会导致隐私被侵犯,急需有关部门在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中做出权衡。本书提出了运用法律与伦理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保护隐私与规制数据商品化,从而为人脸识别与公民身份安全构建良性发展的法律路径。
本书提出了一个隐私定义,拆解、反驳了有关隐私的四类常见误解,并解释了为什么隐私如此重要,良好的隐私规则可以促进哪些宝贵而脆弱的基本人类价值,以及在这个很多人认为隐私已经死亡的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