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作为黑龙江省京剧院与北京京剧院战略合作协议重要内容的“国韵流芳”名家名段京剧演唱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上演。两院联袂,名角新秀会聚一堂,为广大戏迷带来了一场国粹艺术的饕餮盛宴,也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一位剧评人士表示,黑龙江省京剧院不但底蕴深厚,而且后继有人,不容小觑。
“国韵流芳”名家名段京剧演唱会是黑龙江省京剧院培养人才、扩大交流、促进艺术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名家在台上通过节目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为影响,促进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黑龙江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先后涌现出梁一鸣、云燕铭、邢美珠、黄丽珠等不同时期的优秀演员代表,创排了《赵一曼》《月照塞北》《八珍汤》《铁弓缘》等近百部常演剧目,并于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
黑龙江省京剧院党委书记李跃鹏说:“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继承和振兴京剧艺术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将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全力创造高雅的艺术环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传承民族艺术,创新文化品牌,努力创作出更多彰显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繁荣活跃艺术舞台作出努力,为国粹艺术的发展和振兴、为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
2017年5月,由黑龙江省京剧院历经一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大型京剧《奇女无容》在哈尔滨市上演。该剧突出了京剧艺术高超独特的文戏武唱、武戏文唱的艺术魅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马佳集“唱、念、做、打、舞”于一体的精彩表演,将可敬可爱的“无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该剧因演出效果震撼、内涵深刻、思想性强而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
优秀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多年来,黑龙江省京剧院始终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追寻“戏比天大”的创作理念,组织编创、演职人员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进行精细采风、精细创作、精细排练、精细演出,持续不断创排和打磨原创大戏,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台作品,努力从“高原”迈向“高峰”。
建党百年之际,黑龙江省京剧院主创人员到抗联英雄李敏同志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到东北抗联历史文化研究会,深入了解李敏的成长故事,精细阅读李敏传记,掌握了很多一手素材。以李敏为原型的大型京剧《血沃冰花》一经推出就反响强烈。舞台上抗联战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震撼场面牵动着观众的心,许多人感动落泪。很多观众表示,共产党才是我们真正的依靠。
为了让每部作品都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黑龙江省京剧院成立了艺术委员会,负责选题策划、确立和剧目创作、排练、演出整个创排演过程。一旦选好题材,艺术委员会就调动全国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修正、补充。在创排和演出时会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跟踪观察,及时指出缺点和不足。演出后更是要召开剧目研讨会,详细记录专家意见并及时修改完善。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使该院创作的每部剧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奥运健儿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每位中华儿女。黑龙江省京剧院年初确立了创排新编现代京剧《冰道》后,组织主创人员观看冬奥题材影视剧,参观了“弘扬冬奥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展,组织演员到省冰上训练中心体验生活,调研真实故事和典型案例。通过采风,感受运动员刻苦训练的艰辛。目前该剧已进入排练阶段,将于9月参加全省新剧目展演。
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是黑龙江省京剧院成立以来就一直践行的宗旨。该院院长李钟说,每部精品剧目的问世,都有一个高质量的团队做支撑。全体演职人员将排练场当演出舞台,一招一式要求严谨,就是这种不怕吃苦、敢于攀登艺术高峰、超越自我的拼搏意识,使剧院能够精品不断。
据了解,近10年来,黑龙江省京剧院推出了《月照塞北》《奇女无容》《赵一曼》等8部大型剧目。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创作京剧改编唱段、歌曲、原创京歌等70余件优秀抗疫艺术作品,其中上报4件作品参加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抗疫文艺作品评选,均获一等奖。
值得关注的是,黑龙江省京剧院近年来整理改编、复排了《白蛇传》《谢瑶环》《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大小剧目50余部,挖掘整理排演了京剧舞台上消失了40年的剧目《南界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