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鹏表示,黑龙江省京剧院以打造精品剧目为抓手,以树京剧品牌为龙头,以雄厚的创作、编排、演出队伍为根基,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精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黑龙江省京剧院复排了一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创排了一批红色剧目,储存了一批待排剧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及文化惠民活动、争创活动,并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佳绩,还经常赴全国各地演出。黑龙江省京剧院何以风生水起?李跃鹏说,关键就是丰厚的人才资源优势,是优秀的人才队伍让剧院传承、发展、振兴国粹有底气还硬气。
京剧是打造“角”的艺术,没有好演员就排不出好剧目。黑龙江省京剧院把老演员当作基础,把中青年演员作为支柱。积极鼓励支持本院人才走出去,与其他省市优秀演员切磋交流,提升水平。剧院还多次为青年演员提供参加全国性的演员、导演培训班及全国性比赛的机会,并下大力气把30多名青年演员送到北京、上海、天津的专业院校及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习,为京剧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京剧院副院长张欢说,省京剧院从培养后备力量的角度考虑,为演员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演员走出剧院看剧院,把省京剧院放在全国去考量,就会发现自身在表演时的短腿和不足,然后带着疑惑访名师、带着思考学技能,这样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再加上省京剧院提供的良好环境,因此进步很快。
聘请知名京剧艺术家为艺术顾问的做法是黑龙江省京剧院培养艺术骨干的重要手段。先后邀请刘秀荣、张春孝、李长春、赵葆秀、王蓉蓉等30多位京剧名家来到省京剧院,对创排复排剧目现场指导,并悉心传授创作演出技能,全面提升了剧院的业务素质。
拜师学艺、收徒传艺是繁荣京剧艺术、传承京剧流派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京剧院引导青年演员拜师学艺,通过名师的精心指导达到传承的目的。剧院先后有马佳拜师刘秀荣、张欢拜师邢美珠、孙德强拜师叶蓬、杨洋拜师言兴朋、黄丽珠拜师赵葆秀、付爽拜师王蓉蓉……这些青年演员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演出技能日益提高,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培养人才,就要让人才有发展的空间、有展示技能的舞台、有创新思维的环境,不但要让人才扎根发芽,还要开花结果。黑龙江省京剧院为人才搭建了包括参加大赛、交流演出、复排新创剧目等在内的演出机会,锻炼了人才,取得了成绩。
黑龙江省京剧院通过多年实践,建立了一整套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事业激励,为演职人员施展才华、发挥才智、创造业绩提供舞台。薪酬激励,制定与绩效挂钩的待遇和薪酬制度,让人才价值在劳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荣誉激励,通过评功、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发演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情感激励,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进行关心,使人才感受到组织和单位的温暖和温情,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工作。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黑龙江省京剧院已基本形成40岁以下人才为主要队伍的中坚力量,创作、演员、乐队、舞美和艺术管理的合理人才布局已形成。青年学员马佳、张欢、黄丽珠、蒋兰兰、杨洋等在全国性赛事上获得了大奖,他们已成为剧院高起点的后备力量。目前,剧院形成了老、中、青人才队伍架构,并形成了阵容整齐、文武兼备、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艺术人才结构。
凭借稳定而优秀的人才队伍,黑龙江省京剧院有了长足发展,近10年间就创排了《赵一曼》《月照塞北》《奇女无容》《血沃冰花》《冰道》等剧目,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各种省级以上大奖上百个,并先后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深受欢迎。
黑龙江省京剧院用16年时间成功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每周一戏”驻场演出,已累计演出近千场次,把《四郎探母》《杨门女将》《龙凤呈祥》《玉堂春》等几十部精品剧目,《三岔口》《李逵探母》《武家坡》《天女散花》等上百个脍炙人口的折子戏,以及包括小品小戏、歌舞、合唱等在内的综艺节目送给广大观众。如今该活动已成很多老戏迷、老票友的热切期待。
黑龙江省京剧院积极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到明水县、尚志市、海林市、克东县等上百个县市区举办京剧专场演出,将国粹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还精心策划推出了“永远跟党走”现代京剧经典唱段演唱会品牌,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等经典唱段送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社区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