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她有自主权,笔下的女性角色总带着点"缺陷"。
但也是因为共情力太强,导致情绪并不稳定,有时需要用酒精来麻痹自我,以获得"冷静"的情绪。
我酗酒,会不会是遗传自混蛋老爸,是不是我也会变成他那样。
Sir说她懦弱,还在于她不敢直面自己的天赋。
姐妹们有个有钱姑婆,小时候二姐寄居在她家,姑婆培养她用对金钱的敏感来买股票,大赚。
可后来,二姐并没发展这个天赋,而是一头扎进自己并不合适的新闻行业。
内心、行动比谁都坚定,但性格里却有不被发觉的懦弱。
接受着姐姐们的疼爱,她不是高兴,而是窒息。
一则,姐姐们给她带来的物质,都是牺牲自己生活得来的。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
她早早起床,在做带去学校的便当。
当大家围绕"钱"打转,用力地想用钱让妹妹幸福,却忽略了妹妹真正需要。
日子还要过,便当还得带,懊恼对她来说,完全是没用的情绪。
在决定跑路前,她连夜把萝卜叶腌好,两大箱,够吃一段了。
可讽刺的是。
这不多的一点母爱,也打了个脱靶。
第二精细的,是象征的细节。
而兰花这个意象,在陈英花身上也经常出现。
她被大姐发现另一身份,就是因为手机里存了唯一一张不是票据的照片——
她的脚踝,有兰花的纹身,家里壁纸,也是兰花。
真兰花,家里也有,不是在死后被放置的,而是精心被养殖在瓶子里。
有意思的是,申理事曾无意看到,立马大惊失色。
死后,她将鞋送给了大姐。
也将鞋背后代表的欲望涌动和纸醉金迷的世界,一并打包带到了大姐面前。
申理事的父亲是修鞋匠,所以他对鞋最熟悉。
品评女人,先看她的鞋。
和大姐就帮忙查700亿的事情谈妥,他穿着高价手工皮鞋,不忘讥讽一下大姐的廉价鞋。
他讥讽的是鞋吗?
不是,他讥讽的,是大姐本人,是她的贫穷、自卑和努力。
大姐到陈花英家里调查,一进门就脱掉了鞋子。
而一同前来调查的公司高层和申理事,每个人都穿着他们的精致皮鞋,踩在陈花英家的地毯上。
脱鞋不麻烦,但他们,连这种简单的动作都不屑做。
对他们来说,踩不踩地毯,践不践踏陈花英——一颗棋子的尊严,根本不是一件值得去特地留意的事。
权力者的傲慢和穷人的卑微,跃然纸上。
这或许也是大家说《小小姐们》像《寄生虫》的原因。
明与暗,高与低,善与恶……
再杂上些金句。
对剧来说,能不能成为女版《寄生虫》,还得看接下来的剧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