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出来,简直就是部唐代诗歌史,全无市面上很多中文系教材的温吞模棱之感,而大有挥斥方遒的气魄。
《诗薮》中这样的脉络梳理比比皆是,又如:
魏承汉后,虽浸尚华靡,而淳朴余风,隐约尚在。步兵(阮籍)优柔冲远,足嗣西京,而浑噩顿殊。记室(左思)豪宕飞扬,欲追子建(曹植),而和平概乏。士衡(陆机)、安仁(潘岳)一变,而俳偶开矣;(谢)灵运、延年(颜延之)再变,而俳偶盛矣;玄晖(谢朓)三变,而俳偶愈工,淳朴愈散,汉道尽矣。
一条微博的长度,就把二百年“大汉诗风衰亡史”讲述得明明白白。胡应麟啊胡应麟,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
《诗薮》写成后,胡应麟曾呈送王世贞,他阅后大为赞叹,激动地致信胡应麟说:
“古今谈艺家尽废”,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更何况它出自当世文豪、本身便撰有谈艺著作《艺苑卮言》的王世贞之口!王世贞以这种真诚的、自叹弗如的赞美,将“诗统”正式传给了胡应麟。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曾编有《唐音统签》,这部书是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部头最大唐五代诗歌总集。以胡震亨的见识,读完《诗薮》后说:
胡《诗薮》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其体无不程,其人无不骘,其程且骘,亦无弗衷。……吾尝谓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
“集大成者”,可谓对《诗薮》最中肯的评价。继《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经典之后,《诗薮》将中国古典诗歌批评推向了又一座高峰。
清代词人、学者谭献藏书巨富,他在比较众多诗家著述后,也称赞道:
胡元瑞《诗薮》,持议平正,洞见真际,再达一关,通比兴之原矣。
而现代学者研究发现,胡应麟之后的众多诗论家,都潜在地在与《诗薮》对话。可以说,《诗薮》几乎奠定了明清以来国人古典诗歌的整体认知与审美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诗薮》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更远渡重洋,传至日本,对江户时期的诗坛产生巨大影响,木下顺庵、荻生徂徕、林东溟等名家皆对其推奉有加。日本第一部诗史性质的诗话著作《日本诗史》,正是受《诗薮》启发而诞生的。
《诗薮》存世版本颇多,其中以广雅书局本流传最广,但错漏不少。
此后,复旦大学王国安先生以明万历十八年(1590)胡氏少室山房原刊本残卷和朝鲜旧刊本校补中华书局本,又加以专名线,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出版。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此后《诗薮》一直未能再版。然而,这并不影响广大读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豆瓣网上,1979年版《诗薮》的评分高达9.3分,网友们如是评价道:
没事儿憋钱钟书长钱钟书短的好不好 文学批评分等级吧 六朝之前是刘勰 六朝之后当然是胡应麟了
特别好!特别好!特别好!应该是明清最好!(室友君云,集评的时候太明显了,一堆评论里就胡应麟言之有物)
一代渊博之士,千载罕见之书。盱衡古今诗史,品鉴历代才人。识见通达,文献闳富,洵为古今诗学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