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段抽象的死记硬背真的很难,莫慌,答这种题有技巧!
鲁迅的作品虽然多,但我们小初高已经学了不少代表作。我可能不了解《朝花夕拾》,难道还没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百草园》就出自《朝花夕拾》,能理解《百草园》,就能答《朝花夕拾》论述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记不得这几篇原文的可以网上搜一下。然后就会很容易理解下面这段话了:
《朝花夕拾》描写了作者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所写的人和事包含强烈爱憎,恬淡的叙述中暗含褒贬,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做论述题的时候再举这两个小儿科的例子就妥妥拿下大半分值了。
《药》: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
《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
《故乡》:描写鲁迅冒着严寒回到了他阔别七八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深刻揭露出封建等级制度给人的心灵造成的伤害。
《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
记不得这几篇原文的可以网上搜一下。然后,就会很容易理解下面这段话了:
《呐/彷》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做论述题的时候再举这几个小儿科的例子就妥妥拿下大半分值了。
《秋夜》:描写了两株枣树同夜空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的形象,赞颂了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
《影的告别》:描写了深夜里为了向人来告别而出现的“影”。
《死火》:描写了“我”要拯救死火走出冰谷的故事。
记不得原文的可以网上搜一下,然后,就会很容易理解下面这段话了:
《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野草》重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以展示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做论述题的时候再举几个上述例子就妥妥拿下大半分值了。
《铸剑》: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根据干宝的《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改写。
《铸剑》现已收入初中课本,记不得原文的可以百度一下。然后,就会很容易理解下面这段话了:
《故事新编》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故事新编》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鲁迅的这类论述题,现在都知道该怎么理解了吧,是不是很简单呢?因为,能收入中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的,都是一个作家最经典的一批作品,理清了中小学阅读,就能为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上述举例的那些中小学课文你真的没有读过,也不要紧,它们都是很短的短篇,网上搜搜要不了几分钟就能看完。赶紧重新读一读,加深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