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我国的语境中,整齐方正的单元楼小区总是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建设、劳动、大院、童年……构成一种现实主义的集体怀旧。
然而在日本,团地纵然是政府所建,但基本只是为了那些刚进城的外地人和年轻人的。对于大多数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人来说,团地是位于郊外的“他者”之地,新鲜而神秘,充满了兴奋与向往,或者焦虑与恐惧。
团地科幻只比团地喜剧晚了一步诞生。早在1962年的《金刚大战哥斯拉》中,团地就作为未来生活与都市破坏的双重象征出现了。之后,从奥特曼到凌波丽,到EVA到数码暴龙,从大友克洋到细田守……与团地电影的历史一同走来的,是一条漫长的科幻电影的谱系——与在粉红片和情色片中一样,团地成为了绝佳的幻想舞台。但团地仍然是团地,从它标准化的楼板尺寸,到表情永远保持沉默的水泥墙……毋宁说,团地总是科幻片中最现实的地方——是真实的团地启发了永恒的幻想。
虽说团地科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特摄片的鼎盛时期,但说到团地科幻,我们还是不得不从一部漫画作品谈起,这便是大友克洋的成名作《童梦》。
这部单行本作品讲述了一个高层团地内的两名超能力者之间的对战,并几乎毁灭了整个小区的故事。它不仅奠定了大友克洋经典的、对建筑环境事无巨细地进行描绘的风格,也可以说启发了整个80年代日本科幻的潮流——在1983年的《童梦》之后,大友克洋便开始创作扬名世界的《阿基拉》,以整个东京都的破坏,带动了《幻魔大战》《帝都物语》等80年代商业动画大作的都市主题,并将美式赛博朋克的后末世景象改造为轰轰烈烈的日式赛博朋克——即一场都市毁灭奇观。
这部团地科幻的集大成之作虽然未被影像化,但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几代动画人。如果要举出一部最接近《童梦》精神的电影,那么无疑是细田守的电影处女作——《数码暴龙》剧场版第一部了。
这部短篇电影只有20分钟,是作为《数码暴龙》电视版的先导影像上映的,讲述的也是电视版主角们进入数码暴龙世界之前的背景故事——即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被选中的孩子。但与电视动画异世界少儿冒险故事截然相反的是,细田守这部99年的短片采用的完全是90年代的赛博朋克设定:静谧的暗夜里,现实中的电子显示信号被异样的电波扰乱,从电脑屏幕中生出了数码怪兽的蛋……
有趣的是,团地点阵状的灯光,也仿佛变成了一种数字显示屏幕,其中的像素开始急剧而混乱地闪动。
之后,进化出的亚古兽在基于真实原型的团地与街道上横行、破坏的画面,则已经完全进入了暴走状态,像极了大友克洋对团地建筑极尽写实、且淋漓尽致的摧毁场面。
完全基于真实的光之丘团地所描绘,又充满了世纪末赛博朋克味道的深夜团地街道场景。
像《童梦》中一样,清晨也是这个梦一般的故事的终结,街道被化为废墟
宛如《童梦》这个标题所暗示的一样,细田守的《数码暴龙》初部剧场版描绘的,仿佛正是孩子们的梦——不仅在这次的光之丘团地事件中,选中了将来会进入数码暴龙世界的孩子们,甚至整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是儿童。
团地,特别是晚期都市周边高层团地的一幢幢板式住宅楼所围合出来的空地,正是天然的舞台,而背面的阳台与正面的过道,正好可以让所有的住户同时目击同一事件。而大友克洋首先选择团地来作为都市毁灭的舞台,恐怕也是为了这种集体观看的奇观效果。
事实上,早在61年的第一部团地电影《喜剧 驿前团地》中,就已经表现出团地内部天然的集体性、公共性的空间特点了。在80年代森田芳光《像那样的东西》中,也通过了喜剧团体与电视台在空地上与小区居民进行互动的桥段,凸显出团地空地作为一种舞台与媒体的特性。
有趣的是,《数码暴龙》剧场版中的孩子们看的是什么呢?是怪兽之间的搏斗。没有比这更明显的致敬暗示了——在60年代风靡的奥特曼系列中,奥特曼与怪兽之间每集进行肉搏的动作设定,就是脱胎于日本的职业摔角运动的。团地的住宅楼,正是摔角场的围栏;而团地每一层的住户们,则是比赛的观众。
团地曾出现在历代奥特曼剧集中。其中颇为有趣的一处,是1973年的《泰罗·奥特曼》之《东京New Town沉没》一话中,通过将怪兽引到两栋住宅楼之间并撒网,成功地捕获了从地下冒出的巨蝉怪——作为布景的团地真正成为了剧情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