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开始,掀起了一股怪风,公知大咖纷纷蹦出来为封建地主叫苦喊冤,说地主没有那么坏,遇到灾荒年济赈百姓,比官府还上心。又说很多文学作品里,例如“周扒皮”、“南霸天”都是为了迎合需要,虚构捏造的文学形象。
同为文艺工作者,我为这些替地主摇旗招魂的“人文工作者”而感到羞耻。试问民间传说中,为什么地主都是以坏人恶霸的形象出现,极少百姓为地主歌功颂德的?
人民的眼光自然是雪亮的,封建地主作为土地拥有者,在不思劳作的前提下,其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榨取百姓剩余价值获取。简单的说地主要想活得更好,就只能让穷人过得更苦。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历史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
所以,今天我讲述一段很久以前流传在本地的民间传说故事,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启迪,认识到古代封建地主到底有多坏,百姓才会编排出这样的故事解气。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在豺狼山的脚下,住着一户姓李的地主员外,他对穷人心狠手毒,所以人们就叫他李狠子,提起他,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总想整治整治他。
这一天,李狠子对管家说:“我要挑选几个伙计,你给我找去。”
管家忙不迭地跑了几个营子,终于在赵家村相中了三个姓赵的小伙子。
这三人分别是赵大,赵老二,赵老三。
李狠子心眼不光坏而且还多,总想着让伙计们多干活,自己最好不出钱。然而他有所不知,赵家三兄弟是有备而来,就是等这个机会,替老百姓出口恶气。
李狠子和赵家三兄弟商量条件时,赵老大先说:“大爷,别的我没有啥说的,就是我的性子急,做错了事,你不能见怪。”
赵老二接着说:“我也没有啥说的,就是我的性子慢,做错了事,你不能见怪。”
最后赵老三说:“我也没得啥说的,就是我喜欢做便宜事,做错了事,你莫见怪。”
李狠子一听,高兴坏了,又点点头,心想:喜欢便宜的事,上街能少花钱,多买点东西,实在太好了!
三个伙计说完了,李狠子说:“你们三个人说的我都相得中,只要你们实心实意地干,不嫌弃钱少,一切都好商量。”
李狠子就给他们三个分配活路,赵老大心急去种田,赵老二性子慢在屋里打杂,赵老三喜欢捡便宜去跑腿做买卖。
第二天,还没天亮,李狠子就催伙计们说:“赶快起来,磨磨蹭蹭,只会偷懒不干活,小心我扣你们工钱!”
吃了饭,赵老大扛了犁,驾起牯牛不停的赶牛干活耕地,一口气耕到晌午,大牯牛口吐白沫,活活累死了。
赵老大说:“先讲过的,我的性子急。”
李狠子一听,就火了,拿起鞭子就要打人,嘴巴里更是不干不净地骂人,可话还没说几句,又听到说自己的娃子掉堰里去了,李狠子转过身来,大声喊道:“赵老二,赶快瞧娃子去!”
赵老二慢慢悠悠走到堰边,一丝不苟地鞋袜脱下来放在旁边,又做了几下热身,这才下河去捞地主娃子,可前前后后这会儿功夫,等捞上来,地主娃子已经淹死了。
这可是李狠子的宝贝儿子,李狠子伤心抹泪,怎么说也不得依赵老二。
这时候赵老三推着独轮车,从隔壁木匠铺里买回来两个棺材,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说:“人家要八串钱一个,我给人家说好话,十串钱买了两个,捡回来一个大便宜!”
赵老三得意说道:“你反正不早晚也得死吗,剩下一个不浪费!”
本来李狠子就气得上气不接下气,这一听更是一口气没上来,两腿一瞪气死了。
财主家里只顾得哭天痛地,哪里顾得三人,赵家三兄弟吹着口哨离开了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