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孩子选书的时候,看到民间故事,我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来。这也让我想到了民间故事的基本框架。一般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或是整理出版,并且历经数载,好像是经过时间检验沉淀下来的文明一样。
通过善良的好人被凶狠的坏人欺负,再由好人得到神仙或是某种神物的相助,最终恶人得到了惩治,好人却能获得大团圆。一方面人们的美好愿望得到彰显,另一方面也是在弘扬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这是人类世代相传的一笔精神财富。

《会说话的蛋》,它是一本由美国南部的民间故事改编的一本图画书,通过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为4岁以上的小朋友提供与父母亲子共读的机会。对插画的理解,慢慢渗透进语言文字的逻辑之中。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图画书中在描写害怕、恐怖的文字时,图画的呈现方式,却是能够被孩子所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插上幻想的翅膀,畅游在民间故事的海洋之中,你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看下去。
这本童书,还有很多的奖项傍身,美国凯迪克银奖作品。作者罗伯特·D.圣·苏西,他是美国一名著名的说书人;水粉画作者杰瑞·平克尼,是一名非裔美籍的著名插画家,是2006年的美国插画家协会终身成就奖,获美国凯迪克大奖金牌奖,五度获银牌奖;五度获科瑞特·史考特·金童书奖金牌奖,四度获银牌奖;四度获得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奖。

故事讲述了一个寡妇和两个女儿的善恶,小女儿布兰奇善良、勤劳,可总遭到妈妈和姐姐的打骂。姐姐罗丝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可总能获得母亲的偏爱。
在这个三口之家中,再无布兰奇的立身之所,在再一次地打骂后,她离家出走了。遇见了曾经帮助过的老妇人。因为她乐于助人的性格以及信守承诺的品质,得到老妇人送给她的礼物“会说话的蛋”,最后搬到城里过上了好日子,却依旧善良、慷慨....
相反贪婪的姐姐和妈妈想方设法,获得了妹妹布兰奇一样的神奇经历,然而因为没有信守承诺,因为金钱至上,因为见钱眼开,这些蛋最终都变成了凶恶的猛兽,一直追赶着她们。

1、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闺女说:布兰奇她们一家很穷,姐姐和妈妈的衣服上打着补丁,但是颜色却很鲜艳;布兰奇的衣服颜色很难看,但是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喂鸡、摘棉花,做晚餐,似乎这些繁重的家务活,只有她一个人在做。
姐姐和妈妈却坐在走廊的摇摇椅里面,扇着扇子,装腔作势地聊着不符合她们身份的城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种对比与落差,也让我想到刚结了婚的一对小夫妻,婆婆去家里做客。看到媳妇在厨房忙里忙外地做饭,儿子却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ipad打游戏。
明智的婆婆一眼就看出来问题。进了厨房,与媳妇聊起来,这样的状态可不行,婚姻是要出现问题的。一旦这样的情况养成了习惯,小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媳妇就会陷入丧偶式育儿的境地,久而久之,想法就会所有的家务活都要我一个人干,何必要结婚呢?
当然,婆婆与媳妇聊完以后,也是第一时间将儿子引入卧室,讨论起了儿子的所作所为。什么是分担?什么是责任?媳妇烧饭,最起码的丈夫帮忙洗个碗,这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睿智,将问题与矛盾提前扼杀在萌芽阶段。

2、公平,就是无差别对待。
布兰奇获得“会说话的蛋”,回到家以后,母亲给她做了一顿饭。这顿饭看得我真是揪心,从她能够端锅以来,这是母亲唯一给她做过的饭。
原因很简单,布兰奇带回了好东西,布兰奇满足了母亲的虚荣心。然而,贪婪的母亲还是安排姐姐罗丝第二天照着妹妹布兰奇的描述去寻找那位老妇人,希望能够带回更多的金银财宝。
姐姐罗丝在母亲的怂恿下照做了,经历了与妹妹同样的路程,老妇人提的要求与规则也是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罗丝没有像妹妹一样信守承诺,也不够善良,嘴碎爱抱怨,得到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