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的典型我们还需要港式浪漫喜剧吗?
在做导演前,陈咏燊已从事了近20年的编剧工作,师从马伟豪,曾参与过《新扎师妹》系列《下一站…天后》《地下铁》《玉女添丁》《煎酿三宝》等一系列经典都市爱情喜剧的编剧工作,可谓深谙创作之道。
与《甜蜜蜜》《新不了情》等背负着沉重社会或家庭命题的爱情片不同,这些浪漫喜剧往往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
主角大多是形形色色的俊男靓女,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铺排,轻松幽默的情节设计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充分满足了观众对完美爱情的想象和情感消费的需求。 养眼的明星阵容、时尚穿搭、都市景观和流行文化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展现男女爱情众生相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潮流的视觉 “飨宴”。
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有早年间的《整蛊专家》《与龙共舞》《金枝玉叶》《百分百感觉》和《精装追女仔》系列,还有将喜剧爱情与家庭题材相结合的《大富之家》《家有喜事》系列等等。
另一边,马伟豪也拍摄了大量此类作品,包括上文提到的《新扎师妹》系列等等。
总体来说,这些作品虽然大多艺术性不高,却老少咸宜,备受欢迎,给几代观众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表白桥段、恋爱故事和爱情金曲。 周润发、刘德华、古天乐、郑秀文、杨千嬅等一众明星也成为家喻户晓的都市喜剧代言人,贡献了多对深入人心的国民银幕CP。
另一方面,都市爱情喜剧的另一大特点是相对较高的性价比,经常能创造“以小博大”票房佳绩,也因此受到市场的青睐。 《家有喜事》票房近五千万,曾是1992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97家有喜事》同样位列年度票房榜亚军。 “银河映像”浪漫喜剧开山之作《孤男寡女》一炮而红,票房3521万,《瘦身男女》超4000万,其他几部也表现不俗。可以说,都市爱情片的票房收益“养活”了银河映像的艺术创作。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电影合作的不断加深,香港导演开始尝试将擅长的爱情类型创作与古装、警匪等杂糅,或移植到内地的语境之中,但原汁原味的港式爱情喜剧却逐渐式微。 10年以后有代表性的仅有杨千嬅与余文乐的“志明与春娇”系列,杜琪峰打造的“单身男女”系列和邱礼涛执导的“77次”系列这几部。
票房最好的《单身男女2》和《春娇救志明》也分别只有1.98亿和1.75亿入账,未能突破2亿,此番《还是觉得你最好》票房预测也难以破亿。 虽然相较影片成本,成绩仍然不俗,但与内地爱情爆款动辄几亿,甚至十亿的票房成绩无法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一方面,香港本土的地域特色,即所谓“港味”,是加分也是限制。 香港都市男女的生活环境和爱情观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很多笑点和包袱要懂粤语才能准确理解,翻译成普通话变会索然无味。 这一次的《还是觉得你最好》也是如此,很多笑点如“冇福叉烧”“勾义嫂”等会令不懂广东话的观众一头雾水,国语配音更是被不少人吐槽尴尬生硬。
另一方面,都市爱情喜剧其实格外倚仗明星效应,但香港年轻演员如今在内地有号召力的却是屈指可数。 《还是觉得你最好》中的几位主演虽然在粤语区小有名气,但对于更广阔的市场影响力终究有限。 导演陈咏燊被问及此问题时也对记者坦言,这种爱情片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演得好,另一方面确实很依赖演员的人气和人格魅力。这些年来,香港新一代的演员还没成为黄金年代那样好多人喜欢的明星。这是爱情片困难的地方。
正所谓“有情饮水饱”,爱情片的魅力不用过多赘述,香港爱情喜剧也曾带给我们无数欢笑与感动。 真正动人的爱情片总能超越地域与语言的隔阂,我们需要卖座的警匪片,也想看甜甜的港味恋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